除了孫星云這個敗家子,朝堂上的群臣,大多都是要臉面的。
根據司馬光《涑水記聞》的記載,丁度和夏竦這兩個家伙,在朝堂之上吵翻了天。二人從天明早朝,一直對罵到吃飯時間。
這二人也當真有個耐心,如潑婦罵街一般,在朝堂之上你一我一語,吵得不可開交。
倆人都覺得自己有理,二人擺出事實,跟對方明辨是非。辯不過了,便口水相加,我呸!呵啐!...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原本莊嚴肅穆的朝堂,突然成了趕鴨子下水一般呱呱叫個不停。尤其是那些臺諫們,往往一不合就開懟。
開始吧,眾人還收斂著一點。到最后唾沫橫飛,互相指責懟罵的情況,屢見不鮮。
有人歸咎于官家的寬仁,造就了朝堂之上的放肆張揚。也有人說這是開明君主應有的現象,大家廣開路,可發一哂。
其實大家嘴上說的漂亮,實際上大家都知道,朝堂之所以每每吵得跟菜市場趕鴨子叫一樣,都怪那個敗家子。
當年孫星云大鬧朝堂,一眼不可就開罵,做起死來就開打。結果呢,官家不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還幫著那個敗家子說話。
前車之鑒,有了敗家子做榜樣。孫星云如此的胡鬧,官家都不責罰他。于是有樣學樣,那些官們就學會了,他們也學著孫星云大吵大鬧。
趙禎不管么,你管也行。官們個個嘴損且毒,陛下駙馬爺如此胡鬧,大鬧朝堂陛下都不管。臣不過是據實以據,說了幾句公道話,陛下就要責罰老臣么。
這個時候,趙禎往往就別氣的啞口無。是啊,同樣都是你的臣子,憑啥那個孫星云胡作非為你不管。臣在朝堂上吵吵幾句你就翻臉不認人。好在趙禎寬厚,總覺得這些官有時候確實是為朝廷著想,也就放任自去了。
就因為孫星云這個讓趙禎恨得牙癢癢的混蛋,開了這個先例,這才有了丁度和夏竦敢在朝堂上吵吵個不停的。以至于最后,二人互相吐起唾沫來了,斯文掃地。
二人各說各有理,趙禎其實正猶豫不決。看他二人吵得正兇,趙禎一怒之下離坐而去。而群臣的目光都被二人吸引,竟不知官家何時走的。
看皇帝走了,無人主持大局了,丁度和夏竦吵得加倍厲害了。
趙禎氣哼哼的去了后宮,不過他沒有回坤寧宮,而是去了張貴妃那里。
自從張貴妃舍命護駕,在關鍵的危險時候奔赴坤寧宮,讓趙禎大為感動。這幾日,趙禎都是留宿在張貴妃這里,而張貴妃也是盡心服侍,溫柔有加。
“陛下緣何生氣,是不是朝中大臣們又在為刺客的事?”張貴妃其實很聰明,她看趙禎臉色,一猜便中。
趙禎沒說話,氣哼哼的坐了下來。張貴妃識趣的繞到趙禎身后,輕輕的捏著他的肩膀:“陛下,要我說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咱們就不必大張旗鼓的查下去了吧,讓宮里的人私下里查查,別鬧得太大也就是了。想來,那四個惡賊不過是喝醉了酒,以至失心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