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星云忙于賺錢,不管什么時候,撈錢才是第一位。有錢,才能橫行無忌。
淄州,孫星云的西山玻璃廠給大宋朝的百姓見識了一下什么叫透明如水。
而淄州琉璃甲天下,這里出產的琉璃乃是天下一絕。
唐代李亢在《獨異志》中有這樣的記載:開元間,有長安販夫王二狗者,嘗往返淄郡販絲,微利也。一日,孤館遇盜,財物盡失。
二狗嘆曰:天不助我。遂懸梁欲自盡。冥冥中見一老者,錦衣玉帶,頭戴朝冠,身穿紅袍,白臉長須,溫文爾雅,左手“如意”,右手“元寶”,高祖賜封財帛星君李相公是也。星君曰:“爾當大富貴,豈可輕生!不聞淄州出琉璃乎?”又舍元寶一枚,乃去。二狗遂販琉璃,成長安首富。又感念星君所賜,易名元寶。
而劉邕家里,就是靠做琉璃發家的。淄州劉家,乃是當地名門大戶。劉邕在家里排行老三,他家家族很大。
劉家缺的是想在家族里能出個做官的,可偏偏一大家子沒有一個出息的讀書人。后來鬼使神差地,劉邕中了秀才。于是,他成了老劉家的厚望。
本來劉邕的母親是小妾,他只是個庶出。家里還有大哥繼承家業,根本沒他什么事。
可劉家老爺子說了,只要劉邕考中了,劉家家業就由他來繼承。
這下好了,此次進京趕考,不但冒的功名沒考到。還被逐出京城,算是丟臉丟到家了。
而劉沔更是生無可戀,本來老丈人就嫌棄他是一個窮酸秀才。他想這次若是高中皇榜,就能回家娶他的女人喜兒了。這次落榜,婚事肯定黃了。想起喜兒要嫁給李員外那個老東西,劉沔就悲痛欲絕。
胡信借了高利貸,若是還不上,一家老小被逼債,怕也會落得個家破人亡。
這是把三人往絕路上逼啊,于是路上三人一合計,反了。
縱觀整個北宋王朝,讀書人最愛干的事情就是造反。從太祖趙匡胤時期,這事就屢見不鮮。物不平則鳴,不得志則反。何苦為那個并不在乎自己的君王守志守忠呢。
秀才要反,因為直接挑戰了古代最高的道德標準——忠,所以,往往要樹立一個更好的旗號:為天下蒼生!為均貧富,為等貴賤!這個旗號,早在秦朝的時候,就由農民領袖陳勝同志提出來了!秀才棄忠造反,通俗小說《水滸傳》中的王倫說得最明白。
書中寫道,王倫驀地尋思道:“我卻是個不及第的秀才,因鳥氣,合著杜遷來這里落草,續后宋萬來,聚集這許多人馬伴當…”宋代并不缺乏因為落第而叛逆宋廷的事件。這種事件分為兩類:一類是謀逆,即自建游民武裝,試圖與宋廷爭奪政權;第二類是落草,占山為王。宋代落第者叛宋的記載,相當一部分集中在所謂太平盛世時代的仁宗趙禎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