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這個時代的國畫,孫星云自然沒有哪個藝術細胞的。但是畫像不一樣,追求的是一個形象。
鉛筆畫寫實,孫星云上過三天學。沒錯,每個人都有一個畫家夢,七天學會素描,孫星云花了六百塊錢,然后發現被坑了。
雖然沒怎么學會,但是總算是入門了。素描的技巧就是熟練的掌握物體之間的透視關系,基本的結構、造型,物體的明暗關系,學會看物體的結構關系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剛開始學習素描的時候,只要將物體的結構和明暗關系處理好,畫出來的物體看上去就會非常飽滿。
素描基本要領:記號、輪廓和形狀、姿勢。這些,孫星云一樣沒記住。
他能記住的,只記得老師講過注意人物的“三庭五眼”各部分之間的比例關系。
三庭:上庭是指發際線到眉毛(眉弓)的距離;中庭是指眉毛(眉弓)到鼻底的距離;下庭是指鼻底到下巴尖的距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差異,畫肖像素描時應該注意每個人的三庭差別,有的人的可能鼻子長,那他的中庭就可能比上下兩庭都要長,諸如此類。
五眼是指,一般來說人的臉寬大致是5個眼睛那么寬。要注意的是鼻子,嘴巴,眼睛,耳朵的寬度比例,找出最寬的,最短的,然后再找中等的。互相比較著畫出它們的寬度關系。
別的都忘了,只記得三庭五眼。不過,畫人物肖像,足夠了。
接下來就是做鉛筆,用鉛筆勾勒圖形,然后亂畫一通死馬當做活馬醫了。
德國人f·卡斯特在紐倫堡市創建了法泊·卡斯特石墨鉛筆廠,采用硫磺、銻等作粘結劑與石墨加熱混合制造鉛芯,使石墨鉛筆桿制造技術前進了一大步。后來,法國化學家孔德經過反復試驗,改用黏土作增固劑,制出的筆芯比原先還要堅實耐磨,而且這種方法適用于任何石墨礦,直到現在仍在使用。
孫星云這個移動活百科,看過這方面的資料。做鉛筆其實不止是為了用來畫肖像畫,真要這樣,隨便找塊石墨就行。他是想干脆直接把鉛筆做出來,改變這個時代的教學方法。
鉛筆的好處就是,紙張可以循環利用。用鉛筆寫過的字,可以用橡皮擦去。而且還可以方便修改,比起毛筆或者孫星云發明的鵝毛筆好用多了。
古代人們還沒有掌握碳黑的技術的時候還用過石墨,石墨就是自然中天然的碳,材質很軟非常容易磨成粉,在魏晉時期,人們都還是在用石墨寫字。一般在古代把石墨或者煙煤粉放一點在硯臺上面,再兌上水,慢慢的用硯石磨成墨汁就可以寫字了。
后來,制墨的主要原料慢慢的變成了松煙,這是因為人們掌握了燒木取煙的技術可以從中獲得更高質量的碳粉。當然除了燒松木,也可以燒油來取煙。而一般在古代主要就是燒桐油,麻子油,菜籽油,豆油,雖然說豬油也可以燒,但是桐油燒的煙最多,并且出來的墨成色最好。且加上桐油煙的成本更低,所以當時人們普遍都是用桐油煙來燒。
很快狗腿子就給孫星云搞來了石墨,他又開始鼓搗自己的發明了。
孫星云有自己的倉庫,占地兩三畝,里面烏七八糟的東西什么都有。
孫星云采用水洗石墨的辦法,這樣可以使石墨的純度提高,并用粘土將石墨粘結制成筆芯,此法被稱為康德法,為鉛筆工業奠定了基礎。
狗腿子們將上好的黏土用舂米的工具砸碎,然后用極細的篩子篩出來。
篩出來的這種黏土,加上滑石粉、膠粘劑、色料、油脂和蠟等混合均勻后,經成型、干燥而制成,稱為混合法。
還有另一種是將瓷土、滑石粉、色料及膠粘劑等混合均勻后擠壓成鉛芯或將經干燥的鉛芯放在油芯容器中,在一定溫度下使其充分吸收油脂而制成,稱為油浸法。
油浸法別想了,太麻煩,孫星云選擇的是混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