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城北的百姓,也真正的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他們的日子,過得無比幸福。
武大郎下地回家,妻兒俱各歡喜。他正要招呼妻子做飯,卻看到狗腿子們在他家忙里忙外。
武大郎家里有有個磨盤的,平日都是一頭草驢給他拉磨。今日不同,草驢被套上木車,去拉玉米去了。
此時在磨盤上拉磨的,是狗腿子石頭和大牛。
這倆貨累的氣喘吁吁,石頭甚至于伸長了舌頭:“不行了不行了,有點暈了。”
然后又兩個狗腿子上去,替換了石頭和大牛。狗腿子輪番拉著磨,磨盤里放著的是曬干了的玉米粒。
鐵錘拿著把飯帚,圍著磨盤不斷將玉米粒掃進磨盤里。不多時,這些曬干的玉米粒就被磨成了玉米粉。
當然,這時候的玉米粉里面還是摻雜了不少顆粒的。這個時候就需要另外一種神器的登場了,面羅。
用面羅將磨好的玉米面過濾出來,就是上好的玉米面。
柳編簸籮,綠色環保。柳編是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品之一,在古代人們只是作為普通的日常實用品,在新石器時代就出現用柳條編織的籃、筐。春秋戰國時,用柳條編成杯、盤等,外涂以漆,稱為杯桊。
唐代,柳箱已很著名。宋代,人們取杞柳的細條。傳統的柳編品種主要有衣箱、笸籮、簸箕等。
這簸箕是個技術活,需要將玉米皮和雜質用簸箕利用重力和風力的原理去除。這個武大郎妻子在做,狗腿子是不會的,他們往往把糧食也給撒了出來。
如果是谷子,那就需要谷風機。谷風機有一個等寬像現代多葉離心通風機殼那樣的木板風箱,上面可以進谷輪子前后與風箱均有空隙可進空氣。
當狗腿子們用搖動輪子時,將谷子由上口倒進,由于輪子對由輪子與風箱之空隙進去的空氣做功,提高了氣體壓力,將谷殼和稻草末由前方口吹進去,谷子因為比重大,就由左下傾斜口流到谷袋里,它是現代鼓風機的鼻祖。
武大郎嚇了一大跳,這些人這是做什么,要在自己家里開磨坊么。
“石頭老弟,你們這是?”
氣喘吁吁的石頭爬了起來:“武大郎,是官、是我家小公爺想吃玉米餅。這不就讓我們來你家做一些出來,大嫂向來好手藝,我家小公爺就愛吃大嫂做的飯。”
武大郎妻子立刻高興了,她拿著簸箕笑嘻嘻的道:“都是莊戶人家,做的飯菜小公爺能不嫌棄就好。這玉米餅子得用面粉,我是有秘方的。這和面啊,玉米面得用熱水燙。熱水燙過的玉米面不但聞起來香,吃起來也甜。這個時候再和面粉活一塊兒,蒸出來的玉米餅那才叫一個香呢。村頭她春花她男人捉了幾條大花臉魚,我給小公爺做個鰱魚餅子,絕對好吃!”
石頭咽了口唾沫:“此刻我想吟詩一首。”
這次狗腿子們沒人再搭理石頭了,他們還有許多活兒要做。
不過想起武大郎媳婦做的醬燒鰱魚玉米餅子,就讓人流口水。那確實是一道美味絕倫的拿手好菜,哪怕在樊樓也是吃不到的。
磨面是個力氣活,相傳這石磨是魯班發明。原理是用兩塊有一定厚度的扁圓柱形的石頭制成磨扇,下扇中間裝有一個短的立軸,用鐵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