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的繁華孫星云不知道,京城汴梁的繁華,孫星云那可是親眼目睹的。
長安,當年這個車水馬龍,繁華熱鬧的都市。是漢長安城的倍,明清北京城的倍,是同時期的拜占庭帝國都城君士坦丁堡的倍,是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達城的倍,是羅馬城的倍、南北交錯的二十五條大街,將全城分為兩市一百零八坊。
這個人口曾達百萬的國際化大都市,如今繁華落盡,這里已經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了。即便是經過了這百年的發展,如今的長安早已不復昔日的繁華。
孫星云陪趙禎走在這條冷冷清清的街道上,關中地區恢復的速度很慢,到宋元時,依然是殘破的景象。宋代西北用兵,關中之民“畜產蕩盡”,“十室九空”。
街道兩側已經被侍衛封鎖,零零散散的百姓伏地跪拜,使得這個破落的城市加倍的冷清。
長安,必須發展。趙禎心中暗嘆,不知百年之后,東京城又會是一副什么模樣。
很快,朝廷頒布詔令。山東、河南、山西之地,移民十萬入長安。凡是愿意移民的,免除三年賦稅,鼓勵開墾土地,且由朝廷發放補助。
一時間,那些在故土混不下去的家庭,不少因為朝廷發放的高額補助,而不遠千里的奔赴長安城。
長安一行,使得趙禎感慨萬千。一個王朝的衰落,也不過是轉瞬之間的事。于是他決定,一定要重點培養太子。
一個朝代的繁榮昌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一國之君的執政能力,盡管顧慮重重,趙禎還是決定讓孫星云當皇子趙昉和趙昕的老師。
只是,不知道這敗家子肯不肯答應。回頭探探他的口風,于是在返京的路上,孫星云被提到了趙禎的馬車是。
“陛下,您這馬車不如臣的舒服,一味講求奢華,而失去實用性。”
馬車必須繞道河中府,才能坐上火車回京。剛上車,孫星云就開始抱怨。
趙禎有些惱怒:“這還不是你設計的,朕問你,回京給你安排個差事如何?”
“冤枉啊陛下,車輪是臣做的不假,這車架可不關臣的事。差事嘛,臣最近忙得很,恐怕脫不開身。”
越來越油滑的孫星云學聰明了,趙禎吩咐的差事,肯定不是什么好事。而且他是用詢問的口氣,加倍不會是什么好事,先拒絕了再說。
“那你什么時候有空?”
“這個說不好,咱們許多東西都百廢待興的,臣還有的忙呢。”
“那朕非逼著你干呢。”
孫星云撓了撓頭:“到底是什么事,陛下您先說說看。”
“朕想讓你當昉兒和昕兒的老師。”
“啥?”孫星云驚的從馬車內站了起來,然后“哎呦”一聲,捂著被撞疼了的頭:“陛下,臣這幅德行怎么能當得了皇子們的老師。”
趙禎又好氣又好笑:“你也知道自己德行不好啊,朕不管,他倆可是你的外甥,你教也得教,不教也得教。”
“錯了陛下,輩分搞錯了。他們是臣的侄兒,”孫星云愁眉苦臉:“真不是臣不想教,你看我家那個臭小子,如今就已經上房揭瓦了。臣是怕,教壞了兩個皇子。”
對于民間這些輩分,趙禎是搞不太清楚的。孫星云是兩個皇子的姑父,理應該叫侄子的。
這個還真不好說,這敗家子吊兒郎當的,萬一真把兩個皇子教的無惡不作起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