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這工藝,那是相當的厲害了。古人的智慧,不得不讓人佩服。
孫星云想破腦袋也想不出來,這藏寶圖是怎么放進木盒底部的木板里的。沒有夾層,沒有修復的痕跡。
其實這是大唐的一項黑科技了,他們把木頭掏空,然后將紙片塞進去。掏空的木屑研磨成粉,加上特制膠水填補上去。填補后的木盒還要循著木頭的紋理,看起來毫發無損。
在現代人看來這是很簡單的一件事,可古人是怎么研究出這種膠水的,著實令人費解。
不管怎么說,暴力拆解之下,孫星云得到了這個紙片。而且這紙片的紙張似革非革、似皮非皮,其薄如蟬翼卻又堅韌異常。
孫星云展開紙片,上面果真是一張地圖,密密麻麻的布滿蠅頭小字。
“拿老子放大鏡來!”
狗腿子們翻箱倒柜,終于把放大鏡給找來,孫星云拿起放大鏡,仔細看著藏寶圖上面的文字。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上面文字清晰記載,藏寶圖位于昭陵附近。
大唐關中十八陵,其中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從唐貞觀十年文德皇后長孫氏首葬,到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昭陵建設持續了107年之久,周長60千米,占地面積200平方千米,共有180余座陪葬墓,是關中“唐十八陵”,也是中國歷代帝王陵園中規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被譽為“天下名陵”。
九嵕山山勢突兀,地處涇河之陰、渭河之陽,南隔關中平原,與太白、終南諸峰遙相對峙;東西兩側,層巒起伏,亙及平野。主峰周圍均勻地分布著九道山梁,高高拱舉。古代把小的山梁稱為嵕,因而得名九嵕山。
李世民選擇九嵕山作為昭陵陵址有著濃郁的文化背景和政治背景。
古人講求陵墓堪輿風水之說,伴著姓氏的不斷擴大及五行陰陽之說的流傳而逐漸完善,至南北朝時基本形成了一套評定風水好壞的理論。
九嵕山滿足了風水學家家認為帝王陵墓應具有的所有條件,自唐以降,風水學家家普遍認為昭陵的風水為中國歷代帝陵之最佳者。
這幅藏寶圖明確記載了寶藏所處位置,更是有太宗李世民的手詔,詔曰:夫天命之重,綠錯奉其圖書;天子之尊,赤縣先其司牧。而功兼造化,橋山之樹已陰;業致升平,蒼梧之駕方遠。至於平寇亂,安黎元,灑洪災,攘大患,黃帝之五十三戰,商湯之二十七征,以此申威,曾何足算……
古文圣旨就是這么晦澀難懂,后面大抵意思就是:朕一生縱橫天下,天下歸一,四海升平。然朕不敢有一絲懈怠,打天下可運之掌上,治天下則如履薄冰。
后世子孫若有碌碌之輩,亡我大唐江山者,國亡則另尋賢主。得此寶藏,權作起兵之資,征戰天下無外乎‘賞罰分明、禮賢下士、軍紀嚴明、親賢疏宵’十六個字。治天下無外乎‘聽取諫、布施仁政、禁事奢靡、輕徭薄賦’十六個字。
緊接著,后面寫的是如何挖出寶藏,如何起兵造反,如何網羅人才,如何領兵打仗、如何治國謀略、如何玩弄帝王權術…
孫星云是越看越驚,他驚訝的不是這批寶藏,而是李世民的雄才偉略。難怪李世民開創貞觀盛世,名垂青史。
這樣的皇帝這簡直就是一本造反起家史加上一本治國經略史啊,事不宜遲,孫星云招呼狗腿子:“備車!”
石頭嚇了一跳:“小公爺,咱們這就去挖寶么?”
“挖你妹的寶,入宮!”孫星云給了他一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