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也有質疑的。比如說,也有一些聰明人不相信這些傳。
那又怎樣呢,大多數人相信就行了。螞蚱,一時間供不應求。
有的時候,謠的傳播速度和病毒一樣快。孫星云也很無奈,但他也只能用這種辦法來鼓勵百姓捉蟲。
“一只螞蚱嘎嘣脆啊,兩只眼睛六條腿兒!兩只螞蚱雞肉味兒,四只眼睛十二條腿兒……”
酒桌上,這炸螞蚱竟然成了猜酒令,也不只是哪個人才想出來的轍兒。
現在吃了螞蚱能變聰明,已經是大街小巷人們的共識。
“憨娃兒,再吃兩個,吃了考狀元。”
“娘,我不吃了,一點兒也不好吃。”
嘎嘣脆雞肉味的炸螞蚱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的了的,尤其是小孩子。他們不喜歡吃,往往被大人逼著哄著吃。這一切,只為換一個吃了真的可以變聰明的假象。
謠止于智者,可問題是沒人有證據證明這是謠。首先敗家子吃了螞蚱感應到了山西地震,還救了皇子。雖然孫星云嘴里說出來的話有待商榷,可狀元郎穆青那是實實在在的吃了螞蚱考中了狀元。
穆青的資質實在平平,當年的舉人也是因為廣西學子稀少而加上去的。他去京城趕考無非就是打個醬油濫竽充數,誰知道這廝居然高中了頭名狀元。
據穆青親口跟趙禎所,他就是吃了螞蚱然后文思泉涌的。
敗家子會撒謊,老實木訥的穆青絕不敢欺君。為此,滿朝文武乃至黎民百姓都對吃螞蚱考狀元深信不疑。
此時趙禎的桌子上就擺了一道炸螞蚱,趙禎是不喜歡這種張牙舞爪的昆蟲的。即便是油炸了,他還是感覺很驚悚。
陳琳看出他的猶豫:“陛下,不若將這道菜撤下去吧。”
趙禎搖了搖頭,然后夾起一只炸螞蚱,眼睛一閉放進了嘴巴。
趙禎咀嚼的時候,很明顯能感覺到螞蚱甲殼的破碎,這讓他寒毛直豎。不過,隨即他又覺得,蛋白質的香味在挑戰著他的味蕾,味道還挺香。
趙禎吃螞蚱,也是中了敗家子的蠱,難道。這玩意兒當真這么神奇?
螞蚱的味道其實算不上多美味,但也絕不難吃。總之來說,是一種可食用的昆蟲。
重要的是可以捕捉了賣錢,郊外到處都是舉著抄網提著袋子捉螞蚱的百姓。很快,在京郊還沒等泛濫成災的螞蚱被消滅的差不多了。
趙禎的養母,楊太后好像不行了。趙禎是由兩個養母劉娥和楊淑妃撫養長大的,劉娥臨死之時請求趙禎冊封楊淑妃為太后,趙禎答應了。
楊太后已到了垂暮之年,曹皇后就是她給趙禎挑選的。對于這個養母,趙禎一向很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