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電燈那家伙,不是說歷經數千次實驗失敗才做出來的么。孫星云想一蹴而就,哪有這么容易的事,想搞發明,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持的。僅靠孫星云一人,不行。
南窯冶鐵廠耗資巨大,孫星云一人之力投了千萬之巨,朝廷投資了五百萬貫。
可這五百萬貫除了問題了,戶部遲遲押著不肯撥這筆錢,孫星云著人催了好幾次。
戶部官員面露難色,后來孫星云才知道,這是趙禎的意思。
因為趙禎突然又有點反悔了,雖然大宋朝葉鐵業發達,但他不認為投資這么大來建個鋼鐵廠是件多劃算的事。
雖然孫星云將鋼鐵的好處說了很多,什么造出高樓大廈,什么鋼鐵可以鋪路跑車,什么鋼鐵乃是民族之骨骼。
都瞎扯淡,你說是什么就是什么啊,趙禎沒有見過任何實物。只聽敗家子在這信口開河,如今大宋朝不是挺好的么,誰讓你在這弄這些奇技銀巧的東西了。
國庫好不容易有了點存錢,你又拿出去霍霍。趙禎有點心疼,所以他猶豫著到底要不要撥這五百萬貫錢給鋼鐵廠。
可鋼鐵廠沒有錢就無法開工建設,孫星云必須想個辦法唬住趙禎。讓趙禎相信科技的力量,什么東西能夠唬住他呢,電燈。
有了橡膠做絕緣體,也有銅絲做電纜線,有燈泡,還可以發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而孫星云帶著狗腿子們回京第一件事卻并不是做什么發電機,因為發電機是需要動力驅動的。
他直接帶了倆燈泡去了皇宮,他要給趙禎展示一下近現代科技。
兩塊磁石,孫星云自己做的。還有幾個鋁片,那也是孫星云做出來的。
鋁?你沒聽錯,就是鋁。
現在的鋁都是電解技術獲得的,在古代根本不可能煉出鋁來,這么說古代就沒有鋁了么?
答案是有,古人智慧無窮盡。古代有鋁,且比黃金要貴,只不過這個時候的鋁冶煉極其復雜艱難罷了。
曾經考個發現,有一個古廊,古廊里有一口小鐘,這口小鍾質地很輕,后經化驗得知該鍾為鋁合金。據考證這口鍾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這就意味著我國在一千多年以前就已掌握了煉鋁技術!
古人煉鋁不可能象現在使用電解的方法,因為電僅有百余年的歷史。那么,我們的祖先是用什么方法在一千多年前就已掌握了冶煉鋁的技術呢?
在15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掌握煉鐵技術,煉鋁技術僅在其后,且產量少,可見技術尚不嫻熟,條件要求高,難度比較大,這種煉鋁的方法在當時費力。費時,費功夫,費銀兩,而且鋁在當時用途不多,用處不大,不象銅鐵可做刀槍,劍戟,用于戰爭,可做鋤犁,耙,用于農耕,鋁卻因質地柔軟而無這些用途。
故當時不必產量多多,到后來已至煉鋁方法逐漸失傳。因為人們發現鋁的用途并不大,可以說沒有什么用。
可孫星云有用,他要用這幾個鋁片讓手里的白熾燈發亮。
“陛下,駙馬爺求見。”一太監躬身。
文德殿,趙禎剛剛給殿試完的貢士下了皇榜,一身輕松:“讓他進來。”
那太監停頓了一下:“駙馬爺不是一個人來的,還帶著他的下人。”
趙禎一怔,這混蛋又帶著他的狗腿子。怎么,他還真把皇宮當成自己的家了。
對于敗家子趙禎一直都是容忍的:“那就讓他們都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