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圣人是不存在的。不食人間煙火只存在于理想,我們都是凡人,我們也都有著自己的七情六欲。正是因為這樣的不完整,我們才是一個個鮮活的人生。
趙禎雖然仁厚,可他的性格有著很大的缺陷。這都是仁君的通病,左搖右擺舉棋不定。
后來慶歷新政的失敗,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趙禎猶豫的性格。這給了保守派大臣可乘之機,以至范仲淹等人接連遭到貶黜。
怎樣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孫星云是需要想辦法的,確實不能操之過急。
不管怎么說,造出幾門大炮,打幾場勝仗再說。
趙禎時期名臣輩出,可沒有出現一個力挽狂瀾的人物。如果有,那么就是將來我們的敗家子。
趙禎想看看玻璃廠,群臣也想看,然后他們就去了。
看吧,反正他們也看不懂。這種技術配比,除了孫星云,那些工匠都未必明白。
為防止技術泄密,孫星云甚至配料都不是一批進來的。原料到了以后,再命人將提前實際已經稱重好的各種配料攪拌在一起然后入爐。
至于火藥,則更應嚴格保密。這種技術一旦泄密后果不堪設想,尤其是被契丹和西夏等國學去了的話更是嚴重。
明末時期就是因為大明火炮的技術被滿清給學去了,以至于讓滿清成為禍患。
玻璃廠,近乎于現代鑄造技術了,群臣來看的時候無不目瞪口呆。
趙禎更是稀奇,人力居然能做出如此神奇之物,實在匪夷所思。
尤其看著那些不起眼的石英、石灰、堿粉等礦石粉碎后,扔進窯爐用石炭加熱熔煉,出來就是玻璃了。
而且還是透明的,著實令人奇怪至極。
“孫星云,這些都是你做出來的?”有人驚奇的問道。
這時候就需要謙虛了,該囂張的時候囂張,該謙虛的時候謙虛。
孫星云微微一笑“我哪有這本事,都是陛下的功勞。”
那人一驚,難道是官家做的?難怪,可這也堵住了他人的嘴。誰敢去問問趙禎,陛下您是怎么發現這種制作琉璃方法的。
西山離著京城并不近,眾人本來打算看看大炮然后早日回京的。誰知道他們又是看玻璃,又是看后院堆積成山的石炭,轉眼間天色已晚。
孫星云正與同僚吹噓自己的玻璃廠多么厲害,陳琳從前面走過來“孫監事,陛下有請。”
孫星云撓了撓頭,慌忙小跑著到了前面趙禎身邊“陛下。”
趙禎眼熱這個玻璃廠,這小子大撈特撈囤積這么多貨不說,價格也是高的離譜。
就這幾塊破石頭煉出來的玩意兒,哪里值那么多錢了。
“孫星云,玻璃定價能否再低一點,讓百姓也能用得起。”
這事沒得商量,趙禎意思孫星云一清二楚。什么讓百姓用得起,東京城普通百姓有幾個用得起玻璃的。
這么多玻璃最后源源不絕的還不是全部被馬幫駝幫運到了邊境,與契丹還有西夏做交易去了。
趙禎想壓低玻璃價格,讓朝廷利潤大一些。
因為到達榷場,朝廷是禁止個人與契丹和西夏交易的。這些馬幫和駝幫需要將玻璃以相對低價給官府,由當地官府再去與契丹和西夏交易。
好處就是馬幫和駝幫沒有什么風險,利潤就那么點,大頭利潤都被朝廷賺去了。
要知道這玻璃到了榷場,價格還要翻上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