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俘獲敵方的婦女、兒童。攻城戰斗中,先登上敵人城頭,破城者有賞。
西夏軍打敗仗時,能夠殿后抗敵,使全軍安全撤退者賞;對于虛報俘獲和殺敵數量者能夠揭發報告的人賞。
此外還有一種“虞人”,即帶路有功者賞。將領打敗仗,但其護衛、隊人能挫敵軍鋒者賞。
挫敵軍鋒、大敗敵人者。獎賞辦法是按在戰爭中得及失人、馬、甲胄、旗、鼓、金等,在功罪相抵之后,功超過罪,分等級獎賞,有的加官,有的賞給不同數量的金、銀碗,金、銀腰帶,衣服,鞍韉,茶絹等物,以及賞賜榮譽稱號。
同樣,除了賞賜,李元昊規定對將士的處罰同樣嚴格。
比如遇戰,不戰而逃者。還有在戰斗中打敗仗者。沒有按規定的時間、地點進軍、戰斗、會合者。
戰爭中不互相援助者,有戰爭中棄失本部人、馬、甲胄、旗、鼓、金,數量超過一定限度者。虛報俘獲量、殺敵量和買賣首級者。察軍、司吏徇私舞弊或檢查不嚴,以致出現虛報者。
反之,誣告者也要獲罪。尤其是在戰斗中,主將陣亡的,或亡失旗、鼓、金時,該部的護衛、首領、押隊、親隨等都要受到嚴懲。
戰斗中,察軍擅自離開主將,又對戰事不了解者。處罰的手段有:處死,終身監禁,罰作苦役,杖刑和刺字,奪兵權,減、免官職,罰馬等。
就在這種賞罰分明的制度下,西夏軍隊戰斗力極為強悍。
雖然袁泰指揮的宋軍拼死抵抗,可西夏軍還是毫無畏懼的猛沖。
戰斗從中午持續到黑夜,如果說被敵人登上城墻就算失守了的話,袁泰他們失守了七次。
終于,在打退敵人又一波進攻之后,李瀧的大軍暫時退卻。
戰爭沒有絕對的勝利者,城墻上的宋軍死傷狼藉。同樣,城下的西夏軍也死了不少。
袁泰渾身是血,胳膊肩膀還有腿上都布滿了刀傷和劍傷。可即便是這樣,袁泰還是不忘巡視著城墻。
相比之下史文煥就輕的多,他僅僅是左肩受了冷箭的擦傷。
百姓們包扎著那些受傷的將士,城墻上的傷兵鬼哭狼嚎。戰爭,就是人間地獄。
同樣,城墻下還有尚未死透的西夏士兵在哀嚎,他們都是傷勢太重無法被拖走,只能留下等死。
有的百姓提著菜籃,里面有米粥,他們一勺勺的給那些垂死的傷員喂著米粥。
有名傷兵,肚子中了敵人一刀,左邊一只眼睛也被冷箭射瞎了。
袁泰蹲下身,從百姓手里接過那碗粥,他用木勺一口口的喂著那名傷兵。
那名傷兵看起來很年輕,他才十六歲。肚子的傷口很深,其實已經救不活了。
袁泰不想讓他知道,他端著粥“再喝一口,喝了這碗粥你就會好起來了。”
那個暫且稱其為孩子的士兵嘴唇動了動,袁泰干脆將碗送到他嘴邊。
可是他卻劇烈的咳嗽起來,他咳出來的是大口大口的鮮血。
鮮血染紅了碗里的稀粥,袁泰大吃一驚,他扔掉那個瓷碗,伸手想替他擦去嘴角和臉上噴出來的鮮血。
誰知道那士兵頭一歪,就此死去。
袁泰強忍住悲傷的淚水,他伸出顫抖著的手將這名還只有十六歲的士兵眼睛給閉上。
大人物的博弈,都是用小人物的鮮血和生命堆砌出來的-愿這個世界不再有戰爭。
戰爭無疑是殘酷的,領兵器時代的戰爭,一樣的尸橫遍野血流成河。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