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李想武媚娘 > 第1791章就是孩子沒地方念書

      第1791章就是孩子沒地方念書

      兵團分得的俘虜多是城中勛貴府上的子弟仆從,不少人通曉漢話,省去了溝通的麻煩。

      那些不通漢話的,也在拼命學習,因為這直接關系到他們的待遇——能與東家交流,便可能分到更好的活計,甚至脫離勞役,成為管事。

      “不急喝湯。”劉觀一揮手,頗有主人氣派,“先把這黃猄收拾了,再烤幾條魚,煮一大鍋粟米粥。對了,把那才腌好的野豬腿也燉上!”

      這是他安家后頭一回有客登門,雖是萍水相逢,卻熱情不減。

      “我們也帶了些酒菜,正好一同享用。”李世民被他的豪爽感染,臉上也露出笑意。他身居九五,已經許久沒有人敢用這般隨意的口氣與他說話了。

      隨從隨即取來鹵牛肉、炊餅,更有幾壇市面難求的五糧液,甚至還有一箱劉觀只聞其名未曾嘗過的方便面。

      牛肉在尋常百姓家是禁物,加上這等稀罕吃食,劉觀立刻意識到眼前這群人身份非同小可。

      但他并未點破,只當是場難得的緣分,心想今朝有酒今朝醉,日后未必再能相見。

      李世民沒進屋,隨意在院中木墩上坐下,話鋒一轉,切入了正題:“這些高句麗奴仆,用起來可還順手?”

      “還行,就是農活上笨手笨腳,但肯學。等明年開春大忙,估計就熟練了。”

      “這遼東生產建設兵團是朝廷首創,你們在此生活,可覺得有什么需要改進之處?或是有什么期盼?”

      李世民此行本為散心,卻不知不覺間進入了體察民情的角色。

      “真說缺什么,倒有一件。”劉觀答道,隨即話里多了幾分深思,“我們這批兄弟剛安家,過幾年孩子一出生,總不能都跟我一樣,大字不識一個。”

      “要是兵團能在各處辦些蒙學、小學,那就再好不過了。”

      朝廷賜下的兩名高句麗女子讓他免了孤枕之憂,夜深人靜之時,除了狼嚎蟲鳴,便是為下一代而“努力”。

      這孩子還沒影,教育問題倒先提上了日程。

      “蒙學和小學?”李世民指節輕叩桌面,陷入沉思。

      他身旁的李想立刻接過話頭,對劉觀的提議大加贊賞:“東家此極是。遼東之地,九成非我族類,若朝廷能廣設學堂,甚至開辦成人學堂,對遼東的穩固大有裨益。”

      “學堂所授,非只是文字,更是文化。我中原王朝之所以源遠流長,根基便在于這強大的文化認同。”

      “文化,乃國之魂,族之魄。文化興,則國興;文化強,則族強。通過教化,讓遼東萬民,不論內外,都浸潤于我大唐文化之中,才是實現長治久安的根本之策。”

      發展教育,向來是李想極力推崇的國策。

      他接著說道,即便朝廷尚無力在遼東全境推行,也可先在生產建設兵團內試行,讓劉觀這樣的士卒和得用的奴仆都有機會入學,待日后孩童漸長,學堂便可順理成章地轉為教導下一代。

      李世民頷首沉吟,像是對李想的補充,又像是回應劉觀的期盼,但更多的是在心中敲定了某個想法:“嗯,開辦蒙學與小學,確是勢在必行。”

      “衣食無憂,居有廣廈,還能讀書識字,若真能如此,我們生產建設兵團的弟兄們,這日子可就過得太舒坦了。”劉觀的臉上滿是憧憬,仿佛已經看到了那樣的未來。

      “遼東乃朝廷開邊重地,學堂、醫館、馳道,都會逐步完善。此地的民生,只會一日好過一日。”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