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一月,正逢朝廷開春闈,京中云集了天下英才。
這些讀書人本就熱衷于評議時局,如今朝廷興辦書院、籌建教育部等舉措,每一項都與他們的前途緊密相連,討論的熱情自然空前高漲。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觀獅山書院招考碩士的消息,無異于在平靜的湖面投下了一塊巨石,激起了千層浪。
“父親,觀獅山書院那個所謂的研究生院,我們是否也要效仿?”
長孫沖對李想此人雖心懷芥蒂,但對燕王府的一舉一動卻格外上心,長孫府內甚至有專人負責搜集相關情報。
“此事不急,先靜觀其變。觀獅山書院前腳剛宣布,我們渭水書院后腳就跟上,只會徒增笑柄。”
“關鍵在于,我們得先弄明白這研究生院究竟是何物,與現行的學制有何不同。若是連其精髓都未摸清,便倉促模仿,只會畫虎不成反類犬,得不償失。”
長孫無忌的這番話,也道出了京中各大書院普遍的觀望心態。
你觀獅山書院喜歡標新立異,那就讓你先去闖,若是成效顯著,我們立刻跟進;若是不盡人意,我們便在一旁看個笑話。
“孩兒也明白這個道理,可眼下正是教育變革的關鍵時期,我們渭水書院若毫無作為,恐怕將來大唐的書院體系,都要以燕王府馬首是瞻,這其中的深遠影響,不可不防啊。”
“我們自然不會坐以待斃。李想不是上奏陛下,提倡增設書院嗎?我們正好可以借此東風,從府里的煉鐵產業中抽調一批能工巧匠,單獨組建一個鋼鐵學院。”
“此舉不僅能為我長孫家的核心產業培養人才,也算響應了朝廷號召,說不定還能從未來的教育部那里爭取到一筆錢糧。”
長孫無忌深知,煉鐵與鐵器制造是長孫家的立足之本。
經過這幾年與燕王府煉鐵作坊的明爭暗斗,他越發認識到技術革新的重要性。
與其被動競爭,不如主動出擊,索性成立一所專門的學院,將鋼鐵冶煉之術發揚光大。
京城之中,與長孫無忌有類似盤算的勛貴世家不在少數。
“鋼鐵學院?這確實是個妙計。父親,那我們干脆就將學院命名為大唐鋼鐵學院,先把這個名號占下來,也好讓李想心里添堵。”
盡管在高端鋼鐵領域,燕王府獨占鰲頭,長孫家只能屈居其后,但長孫沖卻想在名頭上先聲奪人。
“此計可行。具體事宜,你即刻去與煉鐵作坊的管事商議,務必盡快拿出一份詳盡的章程來。”
長安城里但凡有點門路的人,嗅覺總是格外靈敏。
朝堂上的一絲風吹草動,都能被他們捕捉到其中蘊含的機遇。
陛下設立教育部以統管天下文教的風聲才剛剛透出,城中權貴們便已聞風而動。
一時間,林林總總的書院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無不摩拳擦掌,瞄準了那筆即將下撥的教育款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