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秒后,02到05號機以完全相同的動作,同步開始加速。
五架合計超過二百噸重的戰爭機器,動作整齊劃一,沒有毫厘之差。
震耳欲聾的轟鳴聲撕裂了機場的寂靜,在跑道上匯聚成一道滾滾的雷霆。
五道藍色的尾焰直刺天際,機體拉起的白色渦流在翅膀邊緣清晰可見。
它們不是一架接一架地爬升,而是以貼在一起的恐怖間距,作為一個整體,兇悍地扎向了蔚藍的天空。
短短一分鐘,機隊已經爬升到了一萬米的高空。
云層在腳下舒展,陽光刺眼。
王威調整著呼吸。
測試科目是編隊協同,這是每一支新機隊都必須練習的基礎。
“保持楔形編隊,間距三百米。”王威下達指令。
這是教科書式的三代機編隊要求,長機在前,僚機在兩側靠后,方便互相目視觀察,互相掩護側翼。
耳機里傳來另外四名飛行員的應答,整個機群像是被一根無形的繩索拉扯著,動作平穩地組成了完美的隊形。
“編隊姿態穩定,各機匯報情況。”王威照例問道。
“天樞02號正常。”
“天樞03號正常。”
……
耳機里回饋的聲音一絲不茍。
王威透過座艙看去,可以看到不遠處隊友那架棱角分明的機身。
一切正常,完美得如同在地面模擬器上演練過無數次。
但王威明白,這遠遠不是這架飛機的極限。
他按下了一個通訊按鈕,這條線路直通地面的余宏。
“報告余所長,標準編隊科目完成,機體無任何異常,請求進行下一步測試。”
余宏的聲音很快傳來,依舊是不帶情緒的平靜。
“請求批準。天樞編隊,立刻執行t-3號戰術方案。間距五十公里,保持菱形攻擊陣型,開始自由空戰演練。”
這個指令,通過數據鏈,也瞬間出現在王威面前的主顯示屏上。
五十公里?
王威的心臟重重地跳了一下。
他飛了四十年飛機,間距五十公里,那叫單機巡邏,叫各自為戰,那不叫編隊!
那都超出了目視范圍和短距雷達掃描的幾十倍,怎么協同?怎么掩護?
通訊頻道里一片寂靜,其他四位飛行員顯然和他一樣,被這個匪夷所思的指令震住了。
“執行命令。”余宏的聲音再次響起。
“天樞明白。”王威咬了一下牙,第一個推動駕駛桿,向外側飛去。
其余四架殲-20也立刻散開,向著四個不同的方向高速飛去。
一分鐘后,王威身邊變得空空蕩蕩,目之所及處,只有藍天白云,隊友們的機體已經完全消失在天際。
但他的顯示屏,卻在這一刻,變成了全新的模樣。
一張巨大的,以他為圓心、半徑超過三百公里的電子地圖占據了整個屏幕。
地圖上,四個綠色的亮點清晰地標記著四位隊友的實時位置。
每個亮點的旁邊,都有一串不斷刷新跳動的數據流。
天樞02:高度11000m,速度m1.3,航向097,燃油68%,主雷達靜默
天樞03:高度9500m,速度m1.2,航向182,燃油69%,掛載模擬發射待命
這……王威的瞳孔收縮了。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