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讓所有傳統空氣動力學專家都無法理解的,充滿了科幻感的幾何美。
余宏一身簡單的干部裝,在他身后站著一群人,他們是整個兔子航空工業的脊梁。
宋文的白大褂上沾了一點黃色的液壓油,他絲毫不在意,他正盯著機身下方半埋式的武器艙,眼睛里滿是狂熱的光芒。
那里復雜的掛載和彈射機構,全都是由他的團隊配合余宏的圖紙,一點點啃下來的硬骨頭。
“垂尾和鴨翼的聯動舵機液壓測試完成了。”
611所的所長屠達敲了敲自己手上的數據板。
“數據完美,響應延遲小于毫秒,這套飛火推一體系統,已經超出了我們的理解范圍,它簡直就是活的。”
601所的顧勇正帶領他的團隊對座艙進行最后的檢查,他本人則拿著一個高強度手電筒,親自探身進駕駛艙,仔仔細細檢查著里面每一束線纜的接口和包裹層。
“航電總線的最后一次自檢正在跑,機載處理器和北斗定位模塊的信號鏈路很穩定。”他的話從駕駛艙里傳出來,嗡嗡的回響。
而在04號機機翼下方,603所的陳堅正和幾個老師傅一起,為一個伺服機構的蓋板上最后一顆螺絲。
他不用扭力扳手,全憑一雙手的感覺,每一圈都均勻用力,直到螺絲紋絲不動為止。
“發動機的矢量噴口和機翼的控制面響應匹配沒有問題了!”陳堅站起身,擦了擦額頭的汗珠子,對著余宏大聲匯報。
“這個活兒,必須我們來!這種對金屬結構和疲勞極限的把控,光看圖紙不行,必須得靠經驗!”
這種復雜而默契的協同工作,在這里每天都在發生。
351廠作為主體,提供了材料,加工能力,和在余宏親自培養下的新一代總裝工程師團隊。
而三大飛機研究所,則毫不保留地拿出了自己最精華的人力儲備。
601所,強項在于整體設計和氣動布局,603所,最擅長機體結構和材料應力分析,611所,則是飛控和航電系統領域的權威。
如此規模的人員調動,代價也是巨大的。
此刻,在遙遠的601所大院內,三分之一的辦公室都熄了燈,掛上了鎖。
留守的研究員走在空蕩蕩的走廊里,甚至能聽到自己的回音。
情報不可能完全保密。
兔子的保密紀律如同鐵鑄,沒有人會對外泄露哪怕一個字。
但有些事情,根本不需要說出口。
當一個、兩個、乃至于十個國寶級的結構力學、空氣動力學和航電系統專家,不約而同地遞交了長達數月的出差申請。
當這些申請的目的地都被涂黑,但批復單位清一色是那個權力通天的8610工程辦公室時,事情的本身就已經是情報了。
最終,一個無法被完全查證,但卻有著極大信息量的報告,被加密后傳到了大洋彼岸。
報告的內容很簡單:
“601,603,611研究所核心專家團隊大規模抽調,總計287人,目的地為351廠某絕密項目。情報等級:最高。”
……
鷹醬,六角大樓,戰略會議室。
世界地圖占據了整面墻壁,一枚紅色的圖釘,被死死地按在了兔子腹地的351廠位置上,顯得格外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