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臨天從警衛手里接過一大摞圖紙擺在桌子上:“所有的圖紙和工藝細節都在這里,你們幫我設計一條年產一百萬臺發動機的生產線,裝在后面廠房里。”
歐洲佬差點沒瘋掉,現在這個世界美國一騎絕塵,今年生產了800萬輛機動車,英國排第二,數字暴字跌到了78萬輛,第三是西德。
此時的巴伐利亞,梅賽德斯都還在苦苦掙扎,你一開口就是一百萬產量的生產線,雖然是摩托車發動機,但也太嚇入了。
“慢慢來吧,下一批人馬上也要到了,你們人手會越來越充足。”
好家伙,你的意思其實是你不干有的是人干吧?
現在歐洲經濟一片哀嚎,中國的工作雖然離家遠,但賺得多,生活條件好,工作舒心,已經有人在考慮是不是安定下來之后讓家人也過來。
建新公司被鄒臨天指點活過來之后,第一時間就組裝出了自己的摩托車,送了一部到中南海獻禮,送了一部到工業發展局讓鄒顧問指導。
事后任書記和鄒臨天交流,鄒臨天搖了搖頭:“在國內賣賣算了,雖然細節做得很好,抄的也是東大那邊的經典車型,但穩定性太差了,
我怕出口敗壞中國產品的名聲。”
主要問題還是出在發動機上面,雖然運行壽命跟此時全世界的摩托車差不多,反正現在大家都爛。
但鄒臨天要的是精品,要的是樹立起中國造的高端形象,藥品電器都在添磚加瓦,你建新公司弄出去一個跟別人差不多的東西,那就是在跟工業發展局唱反調,建新公司的出口業務自然死翹翹了。
摩托車在五六十年代的高速發展,也代表著市場趨勢,作為穿越者肯定要牢牢抓住。
作為打工人,是沒有挑挑揀揀的權力的,別說歐洲人,就是三體人都沒用。
鄒臨天交代了任務,他們只能想辦法完成。
摩托車發動機生產線又不是歐洲人沒見過的東西,雖然產量大了點,但問題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