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這樣一來,居然讓書記們又起了心思:搞一點全手工樣卯結構的古典家具去東大試試水,不是說那邊開始喜歡純手工純天然的東西嗎?
這個時期的木匠是真木匠,手藝碾壓東大那些習慣了機械的家伙,薄加上國家優中選優,又讓染思成和林徽音主導設計。
加上還有蔣介石提供的東南亞珍惜木材,國家組織人芋生產的大漆一涂.這檔次馬上就上去了。
鄒臨天一弄到東大,馬上在家具圈引起了轟動。
鄒臨天老爸先就截流了三套,三百萬砸出來一點都不帶心疼的。
僅僅一個月,東大這邊的訂貨量就超過了一千套。
鄒臨天一看這還得了,先把這個北京附近的家具廠收到工業發展局下面,然后開始在全國各地挖手藝過硬的木匠老師傅,搞得各地的干部大罵工業局不做人,光知道摘他們桃子。
家具的成功鼓舞了一心想要縮減逆差的書記處,總理的國務院專門成立了一個小組,開始尋訪全國各地有特色的手工藝品,先送到東大試試水,只要有銷量有錢賺,馬上讓當地政府開始組織人員生產。
這樣一搞,還真被他們發倔出一些已經失傳的傳統工藝。
書記處也很快總結出自己在東大的優勢產品:工藝繁瑣,材料珍惜,手工精細。
最先受益的就是蘇州地區的絲綢行業和刺繡女工。
中式禮服在東大已經是女人結婚的夢想,但高昂的價格,讓中產階級都望而卻步,別說買,就是租一天,都可以讓中產階級心疼得哆嗦。
鄒臨天在核算過此時中國絲綢和刺繡的成本之后,一次性就下了一萬套的訂單,讓蘇州的領導專程來北京感謝工業發展局。
一萬套訂單,意味著一萬名刺繡女工要忙活一年,還不算養蠶,紡織這些流程產生的工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