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里,耶律大石點頭表示自已明白了!
在這之后,他抽出腰間的配刀,向著鐵絲網中間揮刀砍去,就聽“嘩啦”一聲。
鐵絲網隨著刀鋒砍來的勁力往下一沉,眨眼間又彈了回來,真的沒砍斷。
“所以綁它的時候,不能繃得太緊,是不是?”耶律大石回過頭,滿臉驚喜地向著燕然問道。
“沒錯!”燕然笑著點了點頭。
這時的耶律大石,忍不住長長地松了口氣。
話說他和金軍交戰時,最頭疼的就是金軍騎兵的沖擊力。
往往一場戰爭,那些騎兵會往復沖殺數十次,一次一次的疾風般掠過來,向著遼軍戰陣潑灑羽箭,然后又眨眼間就向后退回。
什么時候,見到遼軍陣營被羽箭射得稍有混亂,金國重裝鐵騎就會立刻出現,朝著那個弱點沖擊!
而遼國的弓箭手,離得遠了他們射不著,離得近了也只能夠時間射出一箭。
即便最為精銳的弓箭手,也有臨敵不過三箭之說。
也就是說,當你這第三箭向著敵人射去,下一個瞬間對方的馬刀就砍到你臉上了。
可是有了這個東西布置在軍陣前方,弓箭手你就放心射吧,反正敵人也沖不過來。
而且敵軍連人帶馬,目標巨大,這邊的弓箭手卻可以在盾陣后邊穩穩地放箭……
就這么一根鐵絲,就有著如此霸道的效果!
這位燕家小公爺,在軍械方面真是天縱之才!
想到這里,耶律大石心中不禁暗自贊嘆。
可他哪里知道,這種鐵絲網,其實是燕然制作合金鎖子甲的副產品。
當初燕然做鎖子甲的時候,需要金屬拉絲工藝,說穿了就是把紅熱的金屬線順著從大到小,逐一排列的圓形金屬孔里面拽過去。
由此金屬絲會變得越來越細,而這種拉絲方法,在歷史上是南宋末期,成吉思汗西征時從西域帶回來的。
正因為如此,所以大批量裝備鎖子甲,其實是在元明兩朝才開始的。
可如今的拉絲工藝,這東西卻被燕然提前掌握了,因此抵御沖鋒的神器鐵絲網,也被他造了出來。
其實燕然的心中還有另一個用意,就是在遼國戰場上嘗試一下,鐵絲網阻擋重騎兵的能力,同時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使用方法。
所以他才將造出來的一部分鐵絲網,送給了耶律大石。
一方面是讓他們抵御金軍爭取時間,另一方面也是讓這種鐵絲網經過實戰檢驗,再最終設計定型。
當然這一批鐵絲網的數量并不多,不能在戰爭上頻繁大量的使用。
但是拉幾船過去,讓他們在防守要地的時候,突然拿出來殺傷金軍,倒也不錯!
在這之后,燕然又從袋子里拿出了第三樣東西……此刻的耶律大石,眼睛都已經看直了!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