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鄉們,未到開城時辰。若想十五進城販貨,要暫且在城外靜候。”
城樓上方,今日當職的守城兵將,正望向城門外這支隊伍大聲喊話道。
許田芯早在一里地外就被劉老柱提前喊醒。
這一行人是前半夜十一點半,在二道河商鋪門前集結出發。
鄉親們沒有那么多車輛,眼下七十五輛牛車還是東拼四湊,將不參與此行附近村落的牛車驢車也借了來。
可以說,百分之九十九的隨行百姓都是靠步行三小時,于凌晨三點終于走到鎮城門處。
而許田芯實在是熬不住了,她就屬于是那百分之一埋在貨物袋子里,抱著火籠捂住三條棉被和烤饃睡在一起的人。
許田芯為了此次出門能放心家里,昨天全天在陪同小姐妹一起蒸餾甘油,反復幫大家深刻記憶,晚上又給賈萊將軍寫了大半封信,昨天就沒有補覺。
這給她困的啊,今天哪里還能步行。
好在快到城門口,劉老柱一扒拉她,她就醒了,正在拍臉強迫自己精神點兒。
為此,許老太還有點兒不滿意劉老柱,舉著火把回頭瞪了一眼劉老柱。
那叫十二個村落里正,這次都在隨行跟隊。
要做的又是好人好事,有啥可不敢上前跟守城官兵解釋清楚的。再說不是還有她嗎?
劉老柱裝作沒看到總做主瞪他,心想:你也不好使,你瞪啥眼。
別不服氣。
就像咱要是和人解釋說,我們要帶著貨物去邊境。
人家守城官兵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煩,一旦要是出亂子,人家是要擔責的。
畢竟那是咱自個說的,口說無憑,在對方眼中就是,誰知道我們這一大幫人去邊境要干啥。
要知道越是下面的小領頭,越是會小心翼翼怕丟烏紗帽。那叫直搗大營。
再說全程要是只檢查這一回貨物,然后就能給咱一張通關文書,那不就更好了?
據說一路到邊疆,途經會有十三個大大小小的駐所關卡。
想想要是沒有通關文書,之后次次就要被檢查,每次還要卸下來這么多貨物再裝上,等折騰到邊疆還讓扭秧歌對將士們笑。
那能笑出來嘛?本來天就冷,只能做到保證不哭。
恨不得心酸地抹把眼淚說:你們的家人來看你們了,這年月做點好人好事太難了,差點兒給我們折騰散架。
所以只有相當好使的人,且是對方極為信賴的人,比如許家甜芯子,那位是同時得過賈萊將軍和呂巖將軍年禮的人,多少人都清楚這點。
而且曾經以許田芯名義向互市司運過皂角,劉老柱記憶深刻,當初運輸皂角的車輛呼呼過,都不用檢查就運進城,人家是不是更敢擔責出一張通關文書?比趙大山都好使。
此時,許田芯被他二叔扶了一把,從一堆烤饃饃中冒了出來跳下車。
一支支火把燃燒著,她從火光中走來,走到城門下,讓上方將士能聽清她喊話。
許田芯到了城門下,第一件事先將面罩和帽子摘下,凌晨三點,北境寒風吹亂她的長發。
“我是二道河許田芯!”
劉老柱站在隊伍中也將滿是冰霜的面罩摘下來,正一邊用手中火把烤烤凍硬的面罩。一擰都一股水了,這才一個半時辰就凍成這樣,等到了邊境面罩就會凍成面具。
一邊和身旁孫里正小聲顯擺道:“多余,多余加二道河。其實一句許田芯仨字就好使你信不信。”
這面,許田芯站在城樓下方繼續說道:
“我們此行十二個村落湊了一些年禮,要去探望戍守邊疆的將士們。
他們在風雪中守護萬家燈火,我們這些萬家燈火中的百姓,要去那里和他們一起過正月十五!”
上方的城樓兵將聞愣住。
“懇請開城門,檢驗貨物,出具通關文書,我們想傍晚前趕到邊境,所以才會在這個時辰驚擾!”
孫里正和其他里正,總是能聽到許家傳說。
這次卻是第一回見識到許家能量。原來劉老柱從沒吹牛。
因為只在這幾句話后,厚重的城門真的就在他們面前打開了。
十二個村落的村民代表和里正,眼看著剛剛還站在城樓上方的領頭,大步朝許田芯走來。
眼看著對方和許田芯在小聲地說著什么。
至于說的是什么呢。
守城官兵先說的是你先將帽子戴好。
然后就問許田芯一共有多少車輛要去邊境。
許田芯急忙告訴,其實在城北還有五輛商人的車輛,錢員外知道嗎?錢員外在那里。以及一支學子隊伍,里面不僅有科舉學生,而且還有四位書院先生。
現在應該差不多到城北那里在等他們,加一起大概還有十五輛車。
許田芯問對方,能不能這面檢查完貨物,咱們這面派人跟著再去城北檢查,打聲招呼就放他們出城,要不然實在是耽擱不起。
對了,另外,村民們湊不出那么多牛車,現在車上已經裝滿貨物,大家都是徒步來的。
可是不能一直徒步走到邊境,那正月十五就過完了。
所以鎮里劉家牲口鋪子也會出幾輛毛驢車,會用驢車拉著大家去邊疆。
至于是幾頭,許田芯還不清楚。
怕劉三爺爺家這兩天又租賃出毛驢。
許田芯正告知時,劉老柱的弟弟帶著他兒子、他媳婦就趕著三頭毛驢車呼嘯著跑來了。
劉老柱弟弟家不是要出三輛共享毛驢,他們家是要出九輛毛驢,準備今日拉著村民們,再拉著昨晚和吳鐵匠一起四處湊來的大鍋、水和柴火。
這次許家沒麻煩趙大山兩口子,那是因為趙大山不知又被派遣到哪個犄角旮旯忙啥去了。
早在初七給趙家送湯圓和面粉子腸還有方便面時,就聽說趙大山不在家。大山媳婦說,想必今日十五晌午能趕回來就算不錯不錯的了。
而大山媳婦一次進貨這么多,那是預備要在正月十五這日大干大賣,都忙得狠,麻煩人家作甚。
所以這次是借力于劉老柱的弟弟。
借用驢車拉大家去邊境,許家本是要給租賃車錢的,可是劉老柱的弟弟整那一出可嚇人了,急眼了,拍著自個右臉說:
“罵我,罵人呢是吧?你敢給錢不如直接打我臉。再說你知道俺家,前幾日給陸掌柜和郭掌柜車隊,修蹄子掙多少錢不?”
給人家那蹄子修的啊,剛修剪過要養養的,愣是讓人家兩支商隊晚走兩天。
按理這個鎮上借光的商戶都該感謝劉老柱的弟弟,他憑一己之力讓人家多待兩天消費。
好在兩位大掌柜想得開,不留在這個鎮上修蹄子,也要到府城修剪。在府城停留花銷更大。
說回正題,但劉三爺爺家只有三口人,眼下媳婦裹得像粽子于凌晨都跟著一起趕毛驢來了,一次性就能趕來三輛車。需要折騰三趟才能湊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