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那兩頭豬呢。
村里小伙子們吃完大碴粥,腋下夾著碗筷,邊往外走邊小聲議論著。
這可是今天最高興的事兒。
許大娘說了,趕明要用那兩頭豬生出一窩窩姓“二道河”的小豬仔。然后殺豬賣肉還要去王家溝賣,從哪拿來的,再去哪里賣錢。
只想象一番,心里就痛快得不行。
“送到你們撓子爺家了。”關二禿忽然出現回答道。
撓子爺是當初出主意用什么填補大壩的孤寡老頭。
他還有個哥哥叫橛子,人早就沒了。
你想撓子都七十多歲了,他自己兒女五十歲上下也沒了,目前就他一個人守著大空房子守二畝地過日子。考慮到這點,村里又沒有公共養豬的地方和存儲換回來貨的地方,所有貨物就全放在撓子家。
像往后要喂豬熬豬食,也要撓子和老翟頭他們喂,等回頭殺豬時村里給一些補助,開春種地的累活,大伙也會給伸把手。
黑乎乎的大門外,關二禿連個火把也不燃,突然接句話給小伙子們嚇一跳。
“關爺爺,您不是第一個吃完的嗎,怎又回來了,趕緊回家睡覺吧。”
今晚大碴粥剛端上來,關二禿就一反常態嚷嚷著:“先讓我來,先讓我。”
那功夫外村人,還有里正和許老太都沒坐下,關二禿就要先吃。
大伙雖覺得突兀,但也讓關二禿先吃了。
此時,關二禿從他行醫的破口袋里翻出幾根艾絨,遞給小子們道:“萬不可偷懶,回去先用熱水泡腳,再用這個熏熏膝蓋。”
小伙子們這才明白,關爺爺為何爭搶著要第一個吃完。
“曉得了。”小伙子們聞出來了是艾蒿子做的,家家都有這玩意兒不值錢。但覺得甭管值不值錢好不好使,沖關爺爺這份心意,回家又返回特意等他們,他們也不會偷懶。
看來你們還是不懂,這可是你們關爺爺存了三年的艾。
藥方里有句話叫: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茍為不蓄,終身不得。
關家土墻掛滿艾葉,攢了多年。
更不用說,想將這些艾草想制成艾絨,那是關二禿無論春夏秋冬只要閑下來,就要一點點晾曬搗制。
用他小孫兒茅缸的話是,爺爺哪日不用木杵石臼當當當敲,他都睡不著覺。
才有了今日揉搗如棉,謂之熟艾,灸火用。
純古法制作,且這些艾草可不是人工種植施肥打藥催發的艾草,而是一年只能收割一次的野生艾。
只有野生艾葉才能積累出有效成分,可想而知這藥性制成絨。
所以許老太和許田芯才更懂得,那每一根艾絨里都是關郎中的心血。
看到關二禿困得直迷糊,還守在門口給大家一輪一輪的分發艾灸條,心想:又被這份淳樸感動了。
你說關二禿都窮成啥樣了?還給大家白發東西。
一天天還竟干大事兒呢,一會兒計生一會兒保健的,全是百年大計。
渾身上下也散發著但愿全村人常健,何妨他獨貧的氣質。
許田芯和奶奶耳語幾句就走了。
許老太喊道:“二禿子?你來。”
關二禿有些不樂意,那般多外村人沒走,又叫他外號。
自從那許家妹子做了村里管事人,和他就再不是從墳包一起回來的情意。
那時叫他啥?尊稱一聲郎中,或叫關家老哥。
現在二禿子二禿子的。
算了,不和有本事的人多計較。
“啥事兒?”
“忙完這一陣,回頭你就繼續搓藥丸。”
什么藥丸,他還要制作套套和魚鱗凍。
“頭疼腦熱的藥丸子,我不信你家沒有存貨。”
“可我那義兄不收我……”
“誰說要去鎮里和縣里賣了,我幫你賣,你就安心搓丸子。”
許老太說話時,上下掃眼關二禿,心想:就這水襠尿褲的模樣,能給他打造出孫女說的那種品牌形象嗎?
到時要給關二禿拽出來給行商人介紹的,不怕路上頭疼腦熱嗎,買點丸子備上吧,不會吃虧和上當。這位可是我們有名的老中醫,十里八村美名揚。
她還想讓孫女和關二禿合干,今年一起搓搓藥丸、明年開春一起采個花草藥啥的。
許老太打算給上藥鋪稅再白給一個柜臺,這藥鋪分來的利潤就給孫女當零花錢。
而且制好了,干好了,聽孫女那意思,人家是有個計劃的。
那日從鎮里回來就念叨,要和她關爺爺,關爺爺家的英子姨,還有她嬸娘一起做牙刷牙膏小木梳什么的往城里好一些的客棧推廣,讓客棧賣給那些不差錢沒拿洗漱包的。
誰知道能不能賣出去,試試唄。
以及剛才孫女和她說,要向城里客棧推泡腳包,說那些趕路的有錢人就用白水泡腳啊?那不符合身份。
“你用這艾,再整點泡腳的留著,我有用。”
關二禿萬萬沒想到,他就給村里人分發個艾灸條,轉頭許家妹子又要幫他賣藥又要賣艾。
他趕緊從包里又挑出三條艾柱遞了過去。
“你不是剛給我了嗎?”
“剛就想給你六根來著,完了你叫我外號,我一來氣又塞了回去,我又不是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