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一個滅的是漢傳佛教,一個是藏傳佛教,但兩者都是佛教,最基本的教義是相同的。
如果說是巧合,他不相信,宣宗是他的爺爺,武宗是爺爺的叔叔,兩個地方同時這么做必然不是巧合!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李萬年說的事情,不管是曹議金以及熱逋缽督都明白,因為同時期的大唐也在滅佛!
“確實很相似!”
熱逋缽督也很認同李萬年說的這句話。
“何人刺殺的贊普?”
“當時贊普的滅佛政策激起了佛教僧人的憤怒和反抗。其中一位名叫拉隆·貝吉多杰的僧人,在深山修行時受到空行母的示夢,得知朗達瑪的滅佛罪行后,決定刺殺朗達瑪以保衛佛法!”
“空行母?”
李萬年對藏傳佛教不是很了解,不知道這是個什么佛,但肯定是地位比較高的佛。
“是佛教的佛!”
“這事有人相信嗎?”
“當時信的人挺多的!”
“呵呵,這個貝吉多杰如何完成的刺殺?”
李萬年覺得其中肯定是有人幫助的,一般人完成不了。
“聽上一任溫末首領說,刺殺行動開始時,拉隆·貝吉多杰事先在白衣外罩上黑袍,將馬匹染黑!
他趁贊普閱讀《甥舅聯盟碑》文字時,且舞且行,低首三次為禮,至第三禮時一箭射死了贊普!隨后騎馬逃離現場!他經過溪流時將馬身所涂黑色洗去,以逃避追捕!”
“等等,你說的甥舅聯盟碑是什么?”
李萬年聽到這個敘述就很感興趣,因為贊普為何要興師動眾的去閱讀這塊碑文上面的文字,肯定是有道理的!
但是熱逋缽督有些疑惑,因為他不是很了解
“殿下這件事我清楚一些!”
曹議金如此說道。
“曹大人說說看!”
“殿下,大唐與吐蕃自大唐建國以來交往頻繁,既有通過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形成的姻親關系,也因邊界爭端長期存在軍事沖突。
一百多年之后,雙方均面臨內部危機,比如我們的藩鎮割據,農民起義,吐蕃同樣面臨部落割據,農奴起義的事情,雙方為集中精力應對各自問題,決定停止戰爭、建立和平,就有了會盟!
首次會盟在唐穆宗長慶元年,吐蕃贊普赤祖德贊派使團至長安請求會盟,穆宗皇帝同意后,雙方在長安西郊舉行盟誓儀式。
一年之后二次會盟,大唐派大理卿劉元鼎為專使赴吐蕃邏些(今拉薩),與吐蕃大相缽闡布舉行第二次盟誓。
又過一年立碑紀念,雙方分別在長安和拉薩吐蕃邏些刻石立碑,吐蕃邏些所立即為甥舅聯盟碑,以漢藏雙語記載盟約內容,主要就是劃定邊界,規定使節往來制度!
至于碑文中吐蕃贊普自稱“甥”,稱唐朝皇帝為“舅”,這一稱謂源于松贊干布與唐太宗的“翁婿”關系,自金城公主入藏后成為雙方正式文書中的固定定位。
因此,該碑被稱為“甥舅聯盟碑”!”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