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年緩緩道:“秦漢以前,也就春秋戰國時期,西方一個叫做亞里士多德的人通過觀察月食時地球在月球上的投影呈圓形,首次為地球球形提供了科學證據。他指出,若地球為平面,月食中的地影應為直線邊緣,而非圓形!”
“亞里士多德?”
“是的,至于歷史上是否有這個人,或者說這個大陸是圓形的理論是否來自他,缺乏十分堅實的證據,但不可否認,這時候的歷史典籍確實記載他們有地圓說的理論,但這些都沒有經歷過實踐的檢驗,不過通過月食形狀去判斷陸地的形狀是合理的!”
此時的孔樊夕聽得很認真,都沒有注意到李萬年的手放在了她的屁股上。
“我們漢朝時期的張衡提出“渾天說”,認為天如雞子,地如雞中黃,地球懸浮于天球之中。這一學說雖隱含地圓思想,只可惜受限于傳統“天圓地方”觀念。”
孔樊夕有些不服氣。
李萬年隨即說道:“在亞里士多德之后,大概一百多年,還有一個人埃拉托色尼利用幾何學方法,通過測量正午太陽光在兩地的高度差及距離,首次計算出地球周長約為39,600公里,與我所寫的僅差340公里,確立了地球曲率的概念,你有按照幾何的辦法嘗試計算過嗎?”
“按照殿下所給的距離單位,我通過在洛陽以及萊州以及新羅的六科學館記錄正午時分的太陽光在各地的高度差凡距離,算出來我們的世界周長大概在4萬公里整,但這是東西周長,我從子午道南北也算過,距離也差不多四萬公里!但是南北周長要略短與東西周長!”
孔樊夕自從得到地圖之后就開始計算,同時利用自已工部尚書以及國子監祭酒以及六科學館的館長之職,能夠很快的得到這些資料。
“既然你已經算出來,那我們的地圖應該是一個球形!”
此時,李萬年的手已經放在了孔樊夕最翹的臀部!
“那我們航海就必須要用球形的地圖對嗎?”
“不僅僅要用球形的地圖,還要利用星象以及司南定位,另外你知道為何東西周長要比南北周長要長嗎?”
李萬年知道,這時候的指南針的技術開始成熟了,利用天然磁石摩擦鋼針,制成磁針,只要確定哪邊是南方,就能夠確定其他三個方向!
所以,這次航海,大的方向是不會錯的!
“這個倒是不知?可能是有一股力量從南北壓制,導致周長不一樣!”
“嗯,你很聰明,這是一個屬于你的時代!”
李萬年也有些激動了,他發現孔樊夕真是一塊巨大的寶藏,如果他不是穿越來的,孔樊夕如果和他說這些,他只覺得這人有病!
“殿下說話就是,這是作甚?”
孔樊夕似乎是意識到了情況不對,起身就跑!
李萬年聞了聞手:“理工女現在也開始美臀了嗎?”
不過,不得不說,地圓說總算是有第一個種子了,只要孔樊夕認為地球是圓的,那么整個大唐的讀書人都會這么認為,因為掌握思想的工具在他們的手中。
一旦人類對自已的環境有了認知,這個世界就沒有太多的秘密了。
.......
李茂貞近期在長安,收到了李萬年的信件之后,就開始命人去查顧萬山的情況,而黨項人也不敢怠慢,借助自已的關系去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