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道也是河姥塢鎮南靈寶觀觀主,稍后會幫你們遷居到河姥塢,往后過上真正的衣食無憂的好日子……”
終于有山民,面色變得生動一些,流出了渾濁的淚水。
就有人開始感激涕零高喊:“感謝靈寶羽真,鎮殺詭物,救我們于水火之中!”
接著,更多的人磕頭流淚,大聲感謝:“李觀主救了我等,就是我們的再造父母……”
須臾后,整座鳴鐘山都響起山民們盡情釋放的哭笑喊聲。
“木郁、阿黎、李祚,你們帶人,護送鳴鐘山的所有山民,遷移到河姥塢去!”
“是,師尊!”
“嗯,為師再去附近轉轉……”
……
鳴鐘山山民遷居至河姥塢的工作,足足持續了三天,才最終塵埃落定。
這近八千之眾的山民,被李青云安排到鎮南靈寶觀旁邊的幾座小山頭,樂不可支的縣令許靖,帶著有道司、道兵及河姥塢山民幫忙,大量木屋建起,暫時住是沒什么問題的。
只是這批山民,被那鐵冠尸詭牧養很久,三寶萎靡,陽火不足,形銷骨立,看上去弱不禁風。
那鳴鐘山不靠湖河,山民們又不懂耕作,日常食物全靠野菜,打獵,還有鐵冠尸詭的“饋贈”,長期處于重度饑餓狀態。
李青云都擔心,這批山民還能不能凝結出愿力,給靈寶觀增添香火。
但三天之后,他卻不得不承認自己草率了!
在新山民獲得衣食,又看到原河姥塢山民那富足美好的生活后,都爆發出祭拜靈寶道君的極大渴望與熱情。
原河姥塢山民們說了,如今一切所得,都是那位宛如神靈的李觀主帶來,也是敬奉靈寶觀諸位道君所得來的。
遷居過來的山民,在快速適應新居處后,便開始涌向靈寶觀,虔誠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