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吏部有個考功司,設了幾十年,一直都形通虛設,官員都只是混口飯吃,蕭懷灃突然安排了一名叫謝箏庭的人去考功司當差。
考功司另外設置了官員,提高了俸祿,換了最好的辦差公房,通時放出話,今年秋季要科考取仕。
因建寧侯府倒臺,有些官員蕭懷灃罷免了,鄭氏一派官員又總告假,蕭懷灃急需用人。
家世清白、有地上官一封舉薦信的人,就可以參加科考;在麓山書院等四大書院讀過三年以上的學子,不需要地方官舉薦,直接入試。
再往后,可能會在地方上也設考場,先粗選一批人才,連“地方官舉薦”這道手續也蠲免。
蕭懷灃把考功司擺到了明面上,明晃晃在警告裴氏。
他這招太狠,裴家到底是徹底投靠他,還是和鄭氏結盟,必須拿個主意。
吵吵嚷嚷中,二十一日過去,裴家老太爺的葬禮結束了。
老太爺下葬,裴應是承重長孫,他要守孝。
裴家還在吵“站隊”的事,因為鄭太后至今也沒去宗正寺,宗正寺卿也沒選出新的人。
這場較量,雍王仿佛落了下風。
裴應卻在此時出面,把麓山書院給散了。
他母親額外留了很多錢給他,這些錢朝廷不知道、裴家也不知道。裴應沒通過家里的庫房,直接用他的私房錢,三倍返還了學子們交過的一年束脩。
麓山書院的夫子們離開,學舍關門,學子們似讓夢一般被迫收拾東西離開。
裴家聽聞此消息時,萬分震怒,裴應的父親與叔叔們到處找他,他卻不見了蹤跡。
駱寧在內宅也聽聞了此事。
“那么大的書院,就這樣散了?總要有地方念書。”何嬤嬤說。
駱寧慢慢啜飲一杯茶。
“沒有麓山書院,還有其他三大書院,另有各處的族學。聽說朝廷還要再開個書院,由考功司管。”顧湛道。
她昨日去了趟胡家,胡太太接她回去吃頓飯。
胡云驍也是讀書人,書院之事他很關心,還打算等腿疾好了去麓山書院的。
不成想,麓山書院先倒了。
“我去外頭問問,小廝們比咱們消息靈通。”秋華說。
眾人忙叫她快去。
駱寧起身回了里臥,靜臥小憩。而后秋華回來,她們又聚在一起聽趣聞。
“是裴公子散了書院。裴家沒辦法,木已成舟。”
“裴公子人不見了,裴家這些日子到處尋他,也沒見他蹤跡。”
晚夕蕭懷灃回來,駱寧站起身,幫襯著他更衣洗漱。
“……今日聽說了很多裴家的事。”駱寧道,“裴應,他現在人在何處?”
“法華寺,他剃度了。”蕭懷灃說。
駱寧意料之中。
她既有點揪心,又似松了口氣。裴應走上了前世一樣的路,只是和前世也有極大的改變。
“他不打算去游歷嗎?直接在法華寺落足?”駱寧又問。
蕭懷灃:“他要去游歷,過幾天就乘船南下了。”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