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3章內部溝通
偷襲馬家莊的行動雖然細節是由鄭艾策劃,但的確是來自廖杰的授意。特別是在調動鄭艾所需的人員和裝備方面,他給予了極大的方便,并且是讓軍士以退伍的方式來脫離大眾視野,以免引來不必要的關注。但廖杰的確想不到這樣的安排還是被有心人察覺到,拿了這些退伍軍士的資料去找海漢人換成了白花花的銀兩。而海漢人居然順藤摸瓜,將整個偷襲計劃都提前查了個一清二楚,并且在馬家莊設好了圈套等著鄭艾那隊人自投羅網。
不過廖杰也沒有心大到認為鄭艾的行動就能百分百地成功,這種在敵占區內展開的偷襲刺殺行動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即便事前的計劃再怎么周全,也未必能確保得手。只是目前登州的形勢日益趨于對海漢有利,他已經沒法再耐心去等待一個萬全的時機了。按照他個人比較保守的估計,鄭艾的行動能有三到四成的成功機率就頂破天了。所以在鄭艾那邊出發之前,廖杰也考慮到了失敗的后果,并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做了一些準備。
廖杰首先要防范的當然是事情敗露之后招來海漢的報復,不過他也認為即便海漢會因此對登州施加軍事打擊手段,應該也不至于會直接攻打登州城。這是因為登州軍方對于海漢在本地駐軍的實力也并非一無所知,雖然打是打不過海漢軍,但也基本掌握了海漢駐軍的兵力狀況,知道海漢人并沒有足夠的兵力將控制區擴展到更大的范圍。
由這個比較明顯的短板,廖杰也意識到了海漢對戰爭的態度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激進,因為兵力有限又遠離本土,海漢人對于戰爭損耗的承受能力其實遠不如大明。所以海漢在福山縣海岸登陸之后,一直沒有實施過攻城拔寨之類的攻堅手段,而是以芝罘島、夾河河岸、馬家莊、福山銅礦等據點為中心,逐步將控制區擴展開并連接到一起,沒有直接攻打福山縣城、奇山所城或是更大的登州城這類目標。
而后來海漢人又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黃海海域,廖杰知道他們在暗中與皮島方面勾結,甚至還在半公開地向當地提供糧食補給。不過這對于登州的安全倒是一件好事,海漢將更多的精力轉移到別的地方,那么對本地動手的意愿就會相應地減少很多。
廖杰確信即便是鄭艾的行動失敗,海漢人應該也不會直接來攻打登州城,但如果他們要就近對福山縣城、奇山所城這些地方展開報復,那登州這邊也很難及時進行救援了。
不過廖杰也不打算提前通知福山縣知縣張普成和奇山所千戶馮飛這些人,原因很簡單,這些地方緊鄰海漢控制區卻從未遭到攻擊,除了海漢人心慈手軟這個解釋之外,剩下的另一種可能性就是他們早與海漢人在暗中達成了某些協議,并以此換得轄區的安全。廖杰也很想看看,海漢與他們之間的關系究竟到了什么程度,會不會因為這件事而將怒火撒到他們身上。
只是廖杰也萬萬想不到,他認為具備了必死之心的鄭艾,最后竟然吃不住壓力,還是將他供了出去。這樣一來,海漢自然不會將氣撒在已經建立起交情的地方官身上,也不會對福山縣城和奇山所作出什么強硬的姿態。廖杰想要趁亂看這兩處的熱鬧,順便整治一下當地的文武官員,這念頭只怕是要落空了。
不過出于穩妥考慮,廖杰還是要將此事跟登州知府陳鐘盛打個招呼,就算沒什么實際的應對措施,有個心理準備也是好的。當然不免會在事成之后讓陳鐘盛分去一份功勞,但如果鄭艾那邊失手惹出麻煩,起碼也能多一個一同背鍋的伙伴。
陳鐘盛正在府衙處理公務,聽說廖杰突然造訪,猜到他可能是有緊急軍情要與自己溝通,當下便暫停了手頭的事情,先將他迎進書房面談。
廖杰的描述簡意賅,并沒有花費太長的時間就將事情大概說與了陳鐘盛知曉,而這個時候雜役才剛剛將泡好的熱茶端進來。
陳鐘盛沉默了一陣,在腦海中默默消化廖杰所說的信息,許久才開口問道:“廖大人認為有幾成把握?”
廖杰明白他所問何事,當下應道:“四五成應該是有的。”
實際上他對行動結果的估計并沒有這么樂觀,但面對陳鐘盛這名文官,他還是要將把握說得大一點,免得對方從現在就開始挑刺。
但陳鐘盛并沒有那么容易被他套路到,聽了這個回答之后不置可否地說道:“能有四五成那么高?真有這么大的把握,廖大人不會等了快一年才動手吧?”
陳鐘盛對于廖杰這個計劃的成功概率是存疑的,拋開鄭艾的個人能力先不談,這支隊伍要深入敵占區去綁架或刺殺海漢高官,僅是這個行動思路就讓他很不看好。兩國現階段并未正式宣戰,哪怕去年發生了幾次規模不小的武裝沖突,并且出現了一些傷亡,雙方也依然很默契地沒有撕下最后一層遮羞布,繼續維持著表面上的和平。
與廖杰的看法不同,陳鐘盛認為海漢人不愿開啟戰端,并不是因為兵力有限,無法占領面積太大的區域,而是想要為福山銅礦的運轉保持一個安定的外部環境。
自海漢在福山縣開礦以來,陳鐘盛就一直懷疑海漢人來到這里搶占地盤的目的,并不是單純地要占領登州的土地,而是要掠奪登州本地的資源。登萊戰亂之后的登州當然并沒有剩下多少民間財富可供海漢人下手,所以他們在登州收集的資源也比較另類――人口和礦產。
登州官府當然也不愿眼睜睜地看著屬于大明的資源被海漢掠奪,陳鐘盛也很想為國驅逐韃虜,收復失地。但問題是登州明軍已經用實戰證明了武力手段行不通,而海漢似乎也沒有進一步擴張地盤的意愿,所以在陳鐘盛看來,如果現階段沒有實力將海漢人從登州驅逐出去,那就不如保持現有的太平,不要去主動招惹那幫煞星。
陳鐘盛不想讓治下地區戰火重燃,而且這次的對手明顯要比登萊之亂時期的孔有德叛軍難對付得多。山東布政使司早有政令,要求各州府自行維持地方上的穩定,因為本省的精銳部隊大多調去中原圍剿農民軍去了,所以關于海漢的事也沒法向上面請援,弄得不好反而會引來責罰。
在暫時無法對海漢取得壓倒性優勢的當下,陳鐘盛寧可讓海漢繼續在本地吸納人口、開采銅礦,也不想主動破壞目前的太平局面。陳鐘盛語氣雖然平穩,但質疑廖杰做法的態度卻是已經顯露無遺了。
廖杰臉色也沉了下來:“海漢人在福山縣盤踞不走,本官身為指揮僉事,有守土之責,總不能一直坐視海漢人在本地一步步坐大。就算只有一成把握,那也得等試過了才知道成與不成!陳大人,難道你真打算不戰而降嗎?”
陳鐘盛應道:“大明與海漢并未開戰,又何來不戰而降一說?廖大人莫要妄語。你剛才說這事,事前并未與本官商議,若是行事不順,出了岔子,廖大人也別想往本官頭上推卸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