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尚在三亞坐過火車,也明白復線通行是什么概念,對于鐵路這種特殊的交通方式來說,修建復線其實就差不多等同于將筑路工程再復制一遍。以海漢的工程能力,幾年了都還沒建成復線,這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
海漢沒有及時建成復線鐵路,其實不只是喬志亞所說的人手不足,深層次的原因還是現有的鐵路運輸能力已經基本夠用,只有在石碌礦場的開采能力和昌化工業區的冶煉產能都得到提升之后,擴大運力才會成為必然的需求。
駛向石碌的這趟列車行程有兩個多小時,中途還得在分岔道上等待對面開來的另一班車錯車,喬志亞便利用了途中的時間,向于小寶等人大致介紹了石碌礦區的情況。
目前石碌礦區的作業區分為東西兩處大型露天礦坑,西礦坑主要是以黎族人為主體的礦工在采掘,附近方圓幾十里的黎族村寨幾乎都已經遷居到礦場附近,大量的黎族青壯除了投軍之外,也有很多人選擇在石碌當礦工,以此來養家糊口。
而東礦坑與西礦坑之間只隔著一座山頭,但環境卻更為封閉,因為這里同時也是整個海漢國里規模最大的一處苦役營所在地。盡管這里的苦役營曾在1631年發生過大規模暴動,并且在瓊中山區造成了不小的亂子,但海漢在派出軍隊平定亂局之后,仍然還是堅持了原來的設置,繼續將這里作為重刑犯進行勞動改造的場所。目前在此服刑的犯人仍有兩千余名,當然防衛措施也比幾年前要嚴密多了,不太可能再出現大的亂子。
說話間火車便已經駛入了錯車的分岔道,緩緩停了下來。出于安全上的考慮,進山的車都會先抵達此處等候,等出山的車駛過之后,再回到正道繼續前進。喬志亞提示眾人,若是要尋地方方便的,現在便可下車解決了。
于是眾人便下到路邊,就地解決。反正這荒郊野外的地方只有維護鐵路的工人,也沒有女眷在,無需有什么顧忌。劉尚也下車放了水,然后便看著眾人站在路邊抽煙閑聊。他不好抽煙,覺得這玩意兒太嗆人,因此便主動站開了一段距離。
不過劉尚很快就為自己這個決定感到后悔了,因為張千智已經主動靠了過來:“劉先生也不抽煙啊?那正好,我們可以搭個伴了。”
劉尚自然不好對張千智表現出拒絕接觸的態度,當下也只能小心翼翼地應承著,但卻絕不會主動開口去與張千智搭話。
只是張千智似乎并不打算就這么沉默地站著,主動向他提問道:“劉先生覺得這條鐵路如何?”
劉尚不明其意,只能一邊揣摩對方意圖一邊應道:“此路由海岸深入內陸如此之遠,適才聽喬首長所說,當初修筑這條路也頗為艱辛,小人對首長們的高瞻遠矚甚是佩服,竟為了開采這深山大礦,不遺余力修筑了這條鐵路。如此之大的工程,世上大概也只有海漢國才能在短短幾年間完成了。”
張千智似乎對劉尚的評價也很滿意,點點頭道:“我國為修筑這條鐵路,的確是投入了相當大的人力物力財力,不過如今看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早年大明錦衣衛還曾在石碌策動暴亂,試圖要破壞我國長遠大計,幸得天佑海漢,奸賊最終還是功虧一簣!”
劉尚背后的汗毛唰一下便立起來了,他不明白張千智為何突然要提到這一樁事情,這番話是無意識的炫耀,還是暗示他已經察覺了什么?
1631年錦衣衛千戶趙野隱姓埋名潛入海南島,先是在儋州勾結黃子星等人,策劃了刺殺海漢駐儋州官員的行動,結果被張千智為首的安全部人員破獲,一干案犯唯獨趙野脫逃。后來趙野一路逃到瓊中,又策動了苦役營暴亂,給海漢造成了不小的損失。此事讓執委會大為不滿,出動了大量兵力在瓊中地區進行圍剿,將罪魁禍首趙野連同他所勾結的土人村寨一并消滅。
此案當年在海漢影響非常大,后來官方也專門出了通報安撫民情,并且進行了很長時間的反復清剿,幾乎將大明派入海南島潛伏的人員悉數捉了個干凈。相關消息傳回大明之后,錦衣衛因為人手折損太多,也消停了很長一段時間,劉尚當時也是有所耳聞的。現在張千智突然提起這段往事,又究竟是什么意思?
還好劉尚算是沉得住氣,當下強忍心中慌亂應道:“小人初到海漢不久,還未聞我國曾有此一劫,果然海漢國運昌隆,魑魅魍魎之輩必然不能得逞!”
張千智朝他笑了笑道:“我也是這么想的!”
(本章完)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