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杰對于談判結果的感受很難用滿意來形容,他不喜歡海漢人,同樣也不喜歡以使者名義參與和談,態度卻十分容易妥協的曲余同。是以這談判結果到了他口中,說出來的效果就沒有曲余同那么令人開心了。
王畿怒道:“這也能叫退讓?這明明是羞辱我等朝廷命官!難道以后要讓這幫南方蠻人拿著這一紙停戰協議來繼續要挾我們嗎?”
“大人息怒,請聽下官分說其中奧妙。”曲余同早就做好了完全準備,見王畿發怒并不慌張,他確信自己可以說服對方接受現狀,答應與海漢議和的條件。
“各位大人,海漢人的三個條件的確極為無理,本官了解之后,與各位大人的心情都是一樣的。此等海外蠻夷,行事不知進退,斷然不可助長其囂張氣焰!”曲余同心中早有預案,當下先拿話穩住了在場官員:“但本官以為,當務之急,是要說服其軍隊退出杭州灣,我大明既不愿將其訴諸武力,那便只有曉以大義,令其認識到當下做法的謬誤之處,他們才會主動退兵。”
曲余同絕口不提軍事上的失敗,只說己方是不愿用武力解決問題,倒也是給軍方留下了一點顏面。這無奈之下的主動議和,在他口中反倒是成了體諒番邦的仁義之舉,讓王畿的臉色也稍稍放松了一些。
曲余同一邊整理思路,一邊繼續說道:“海漢出兵,所為之事便是通盛碼頭大火案,本官聽說此案疑點甚多,且查辦進度緩慢,只怕短期內也不會有結果出來。若是隨便從杭州大牢里找幾個替罪羊判罪砍頭,海漢人也未必認賬。他們索要的賠償數目極大,甚至遠超杭州一年賦稅,完全不可能實現。但若是一口回絕,這談判就毫無余地可周旋,所以本官先答應了他們的第三條要求,開放浙江通商權,此事對我大明并無直接損失,反倒是市舶司可借此有所收益,算是對雙方都有好處的事情……”
曲余同話音未落,便有人反駁道:“開放浙江通商權,就怕海漢人貪得無厭,得寸進尺,嘗到甜頭之后要求會越來越多。”
曲余同搖頭道:“這位大人此差矣,據本官所知,海漢人一向奉行貿易為先之策略,有生意做,便不會有戰事,我們只需開放通商權,便可替大明消除東海上一個心頭大患,這又何樂而不為?海漢在南方福廣兩地與當地官府多有合作,甚至向官府出售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幫明軍培訓軍官,替官府剿滅海盜維護海疆安靖。既然南邊能與海漢合作,我浙江為何做不得?”
王畿捻須道:“你說到南邊,本官聽說海漢人建國之地,便是強占了我大明瓊州島南隅,這又當如何?”
曲余同道:“大人,這些都是沒有真憑實據的傳聞而已,不足采信。試想那瓊州島地處天涯海角,蠻荒之地,海漢人怎會選擇那種地方建國?以他們的實力,起碼也得在大陸打下幾座縣城府城才會考慮建國之事吧?為何南方從未聽聞官府與其開戰,反倒是合作甚密,總不至于福廣兩地的官員全都叛國投敵了吧?海漢人若是真想入侵大明攻城掠地,又何必止步于杭州城下,這杭州灣附近各州各府,豈不是都是極好的下手對象!”
浙江的官員極少會有機會去往瓊州島,關于海漢的信息,的確有大部分都是來自于各種傳聞,真正的第一手資料并不多。曲余同給海漢的這一通洗白還是分析得有條有理,王畿也聽得微微頷首道:“你繼續接著說。”
曲余同道:“海漢人既然不是存心要來打仗的,那他們不管口頭上如何強硬,所提的條件如何苛刻,必然還是會留下讓步的空間。這大火案的兇手,我們可以慢慢查辦抓捕,海漢人索要的賠款,我們也可以用庫銀不足的名義先拖著,只需先把第三件事落實,表明一下誠意,他們就會退兵,這難道還不算是一種讓步嗎?”
劉峰在旁邊接話道:“曲大人,你剛才也說了,海漢人要求把協議內容白紙黑字寫下來,日后他們以此為要挾,又當如何?”
曲余同面不改色地應道:“此事好辦,只需在協議上做點小文章,不寫明這兩條的兌現時間便是。”
劉峰嗤笑道:“海漢人出了名的精明,他們會注意不到這種細節之處?”
曲余同道:“下官以為他們即便注意到了,也不會再特地挑出來說事。劉大人可能沒有留意到,不想打仗的其實不止是我們這邊,海漢人也是一樣。只不過當下這種對峙局面繼續拖延下去,我們的處境只會越來越被動,而他們卻沒有這么多的顧忌。”
王畿此時已經聽懂了曲余同的觀點,開口替他總結道:“你的意思是,海漢人只是以此示威,現在想要一個體面的結束方式,然后就離開杭州灣?”
曲余同點頭應道:“大人果然明鑒,下官以為海漢人只是想拿些實際的好處回去,能向其國民有所交代。而哪些好處能得到,哪些好處不可能從我們手中得到,他們其實是心里有數的,而且也在此之前的溝通中有所透露。只是杭州城的各位大人們少于有跟海漢人打交道的機會,對他們的行事風格不甚了解,所以才會讓對峙的局面持續至今。”
王畿沉吟道:“那若是要與海漢簽署這停戰協議,你認為由誰出面比較合適?”
曲余同聽王畿這么疑問,便知道事情已經成了大半,當下躬身作揖道:“大人為浙江之首,自然是由大人親自出面最為合適。”
(本章完)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