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海漢司法部和安全部在這起案件的偵辦上投入了較多的人力物力,但這卻并不是三亞當下最受關注的事情,頂多只是民眾茶余飯后的一點談資而已。目前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主要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一個多月之后的海漢抵達瓊州島七周年紀念日。
海漢在過去六年間,每年的四月一日都或隆重或簡樸地舉辦了慶祝儀式,以紀念當年團隊跨越重重阻礙成功抵達這里,并由此一手打造出了一個全新的社會體系。對于民眾而,這個紀念日也無異于跟過年一樣重要,每年紀念日在勝利港舉行的游行和閱兵是民眾最為喜歡的活動。近年開始在海漢的海外殖民地也會同步舉辦慶祝活動,以便能讓民眾充分感受到海漢這個群體的強大可靠。
雖然這些慶祝活動的花銷頗大,但執委會還是樂于在每年的財政預算中留出這一塊的開支,因為這對于培養民眾的國民意識和增強自身凝聚力都會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能親身參加一次慶祝活動,遠比接受一個月的洗腦教育效果更好,海漢治下幾乎所有的機構單位,都會組織所屬員工以不同方式參與其中。
不過今年的周年慶祝活動內容和規模相比往年可是有所不同了,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各級單位都已經提前收到通知,在今年的周年慶祝活動當中,執委會將公開宣布海漢建國。對于所有已經加入海漢籍和即將加入海漢籍的民眾來說,這絕對算得上是一等一的大事。
當然了,對此最為激動的還是已經在各級機構中任職的歸化民干部,海漢正式建國,就代表著他們從各級管事搖身一變成了貨真價實的官員。雖然這官位可能得不到大明的承認,但那有什么打緊?現在的海漢可一點都不比大明差,能在海漢官府中擔任一官半職,所享受的待遇甚至比大明官員還要更好一些。對于絕大部分都是平民出身的海漢歸化籍干部來說,這真的算得上是他們人生當中光宗耀祖的成就了。不少人在接到通知之后甚至已經開始暗自盤算,建國之后自己所對應的官職,應該算是幾品。
執委會當然無法徹底擯除這些私心雜念,但當下也沒工夫去顧及一部分人的小算盤。現在的主要精力還是要放在建國后對內對外的各種調整轉型上。對內各種機構部門的人員配置和結構、職能雖然不會有大的變化,但今后以國之名運行,該講規矩該制度化的地方就要開始嚴格起來了。
對外的國際關系當中,絕大部分建立了外交關系的國家其實早就已經把海漢當做了獨立的一國在看待,但唯獨大明是一個難以處理的特例,畢竟海漢用以立國的海南島,從法理上來講其實是屬于大明的領土,而以大明一向的作風,就算是明知不敵也還是會選擇戰爭,決不會就此妥協。雖然早就被海漢滲透得極為徹底的福廣兩省不太可能出兵作戰,但如果處理不好與大明的外交關系,對于海漢今后向北擴張的計劃終究會形成一定的阻礙。
為此海漢甚至提前一年多時間就開始與福廣兩省官府高層人員進行接觸,試圖商討出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但這兩省的高官雖然也明白無法阻止海漢要做的事情,但也不愿公開站出來替海漢出聲――畢竟他們還是吃著大明的官餉,在這種大是大非的問題要是站錯了立場,分分鐘就會被朝廷降罪下來,g官帽子都還算輕的,甚至一個不小心就會被治個“里通外番,犯上作亂”之類株連九族的大罪。
目前主政福廣兩地的熊文燦所給出的解決方案,仍是希望海漢能以安定的大局為重,推遲建國的時機。當然了,如要真要按他的意思來,那就是讓海漢并入大明,由他向朝廷申請,將瓊州島作為海漢封地單獨列為一個行政區,頂多派一位王爺過來坐鎮,以彰顯這里仍是朱家的地盤。
雖然熊文燦所開出的這種條件對大明來說已經算是破天荒了,但對于志在建國的海漢來說,卻沒有辦法接受。穿越集團來到這個時空已經到了第七年,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商貿等等各方面的準備工作也基本都已經到位,建國這件事是整個穿越者團體來到這個時空的第一夙愿,不可能因為外部壓力而放棄。哪怕是面臨戰爭,海漢執委會大概也不會再有什么退讓了。
因此海漢與福廣兩省官府高層的談判其實一直都處于僵局之中,大明官員在這件事情上的態度更傾向于裝死,既不支持也不反對,更不會就此發表任何聲明,也不打算派代表在所謂的海漢建國儀式上出席觀禮。當然了,對于海漢在建國后是否需要對大明發出國書申請正式建交,福廣高官們也建議海漢不要做這種畫蛇添足的事情,因為此時朝廷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北邊,農民軍和關外韃子是目前大明最主要的兩大敵人,海漢只要別把聲勢折騰得太大,其實朝廷是根本顧及不到南方這邊發生的狀況。
執委會見這事久拖不決,最后干脆就狠下心自己干自己的,不理會福廣官府的態度了。畢竟這兩地的官員與海漢的利益糾葛太深,就算海漢公開建國,他們也不可能主動挑起戰爭,多半也就是等待朝廷的決議之后再考慮下一步的反應。大明朝廷現在還有余力在南方再開辟一處戰場嗎?明眼人都知道答案,所以海漢執委會認為大明雖然不會接受海漢建國的事實,但對此也拿不出什么有效的阻止舉措。
(本章完)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