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輕輕拍了下手,旁邊的人立刻換下了墻上掛著的南海地圖,換上了一張新的掛圖。
“這是我們制定的南海貿易聯盟運作草案,接下來就由我來向各位說明一下具體的內容……”施耐德一邊說,旁邊的工作人員也一邊將更為詳細的說明材料分發到在座的人手中。讓與會者眼前一亮的是,他們拿到手上的說明材料居然有不同的文字標注,以確保他們能夠看懂上面的內容。
施耐德籌建的這個貿易聯盟在運作方案上大量參考了后世國際貿易組織的模式,并不單單只是各國代表坐下來談談條件簽個書面協議就算完事,還有大量的具體工作需要一項一項進行實施。
比如未來南海貿易聯盟向成員國所提供的服務職能,就包括了商業、通信、運輸、銷售、教育培訓、金融、旅游等等十余個大項,每個大項下面又包含有若干小項目。如商業服務下又細分為法律、會計、稅收、建筑、工程、研發、地產、租賃、廣告、印刷、咨詢等等諸多專業項目,這一細說下來,可就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說得完了。
雖說各國派來的代表基本都是專業比較對口的負責人,對商貿方面也比較了解,甚至有多年的實際操縱經驗,但也從未見過在理論上把商業運作細化到這種地步的先例。即便是先前對海漢這個計劃抱有疑慮的一些人,在聽取施耐德講解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海漢方面對于這個計劃的認真程度非同一般。原本看似很玄乎的構想,在拆解為一項項具體的工作之后,似乎可行性也隨之提升了不少。
這個方案并不是與會者此前預想的那樣,大家坐下來談一談一起減免進出口貿易關稅就算完事,而是涉及到了國際貿易的方方面面,但凡有人能想到的問題,幾乎都被寫入了海漢商務部起草的這份說明材料當中。
關于貿易聯盟運作細則的說明,足足進行了兩天才算告一段落,對所有與會者來說,這兩天里都像是在接受一堂內容極其充實的高級培訓課程,但短時間內被強行灌輸進腦子的概念和理論實在太多,以至于一時間難以進行徹底的消化。
但施耐德其實也對此并不是特別滿意,因為這樣的講解在他看來還是太過粗淺,難以將這條方案的精妙之處完整地傳達給與會者。只是客觀條件也不可能讓他花上十天半個月來給這些與會者們上課,能夠做到目前的程度就已經算是相當不錯了。
雖說施耐德講授的這些內容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完全理解吸收,但其實效果還是有的,聽了兩天課之后,絕大多數與會者都嘆服于海漢構想的貿易聯盟方案,同時也深深理解了為何海漢人做生意能如此厲害,因為人家對于經商這個領域的理解深度簡直就不是常人所能企及的。施耐德就如同指揮千軍萬馬的將軍,早在行軍打仗開始之前,就已經把一切都部署妥當,這樣一支部隊在戰場上出成績的幾率,自然是要大大超過臨時組織的散兵游勇了。
當然與會者們在嘆服完貿易聯盟計劃的博大精深之后,最終考慮的重點還是自己所代表的國家或陣營,能夠從加入這個貿易聯盟中獲得什么樣的實質好處,如果拒絕加入,又將會面臨什么樣的困難局面。
關于是否聯盟的利弊,在經過施耐德接連兩天填鴨式的教學說明之后,大多數人其實已經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這不僅僅是貿易壁壘、關稅標準等等明面上容易注意到的問題,而且還涉及到很多長期的影響。長遠來看,成員國肯定能從聯盟體制中獲取到各種有形無形資產的收益,并且獲得更多的外貿商機,但為此所需付出的代價,就是必須要引入海漢倡導的各種運作機制和技術標準。作為統治階級的代表,這些與會者的眼光并不會單單只看中所謂的經濟利益,同樣也會注意到一些引入海漢機制之后的負面影響。
別的不說,這漢語漢字肯定就得先學起來,否則如何跟海漢人打交道?海漢人可是毫不客氣地把這貿易聯盟的法定文字定為了中文,今后各種官方協議,甚至是民間貿易協議,恐怕都得要使用中文才會具備法律效力。
類似安南這種毗鄰大明的國家倒也還好,畢竟跟中原文化一脈相承,國內所使用的官方文字本來就是漢字,沒有什么太大的文化障礙需要跨越。不過其他國家實施起來相對就困難一些了,好在漢人在東南亞地區的分布也極廣,不愁在當地找不到懂中文的人。
但文字、度量單位、體系機制這一系列的東西引進之后,當地的政治文化走向是否會受到海漢的影響,這幾乎是可以肯定的結果。并不是每一國都愿意像安南一樣敞開國門緊抱住海漢大腿,畢竟安南是依靠海漢立國,而其他國家卻并沒有這樣的經歷,或多或少都保持著警惕之心。
要說為了國家和民族的獨立性,直接放棄加入海漢主導的貿易聯盟,這些人卻又未必能狠得下這個心了,畢竟通過施耐德的詳細說明之后,未來將由貿易聯盟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也是無法忽視的,何況還有海漢向眾人承諾的技術輸出,那也是各國都夢寐以求的東西。
海漢準備向貿易聯盟成員國輸出的技術除了商貿方面的經營模式之外,還有大量的實用技術,比如各種農林原材料的深加工技術,基建、造船、采礦、冶煉等領域的專業知識,甚至還會有武器制造方面的內容,任選其一出來都是會讓各方爭破頭的熱門。這些無法在市面上用錢買到的好東西,假如自己得不到而讓鄰國得了去,可能數年之內就會拉大兩國間的國力差距,到時候這失誤就不是那么容易彌補了。
施耐德倒也不著急催促各國代表立刻表態,在接下來的幾天中開始密集地與各國代表分別進行會談,磋商具體的加入條件。而與此同時各國代表之間也開始頻繁的互訪,一邊打聽其他人的態度,一邊盤算自己該做出何種選擇才是最為有利。當然其中也不乏有一些聰明人,開始在各國間拉幫結派,積聚力量,以求能在接下來與海漢談判時獲得更好的優惠條件。
(本章完)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