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自然也不會反對,本來邀對方來考察,要的就是這個效果。要是福建方面表現得興趣缺缺,那海漢這邊反倒會著急了。至于說協議的內容,基本上可以把之前與福瑞豐簽訂的協議翻出來照抄一遍,倒也不會特別費事。
當天下午,安西和董煙云分別代表海漢與福建海商商會,在高雄港的臨時港務中心簽署了《關于共同開發高雄港之草案》,也就是一個臨時性質的協議。大體只寫明了海漢向福建方面提供的地皮,以及所需承擔的統籌資源、武裝護衛等義務。這份草案實在很趕,董煙云甚至還沒來得及在港灣內圈地,就先行簽署了自己的名字。
“這地皮過幾日便會有專人來挑,安總可要把好一點的地段留給我家大人。”董煙云放下毛筆,還特地叮囑了一句。
安西笑瞇瞇地應道:“好說,好說。”
“如此便有勞安總派船送我回去。”董煙云簽完之后立刻便向安西告辭,連一晚上都不愿多等了。
安西也知道董煙云現在歸心似箭,要趕著回去籌劃相關的事情,當下也就沒有多加挽留,招了楊運進屋,讓他立刻把董煙云送往漳州。
董煙云連夜離開高雄港,趕回漳州城已經是隔天的早上。他也顧不上回家休整,下船之后便徑直叫了車趕往城中的許府。雖然離開澎湖之前他就已經差了人先回來報信,但許心素肯定還是在等著他回來報告具體的情形。
“大人,幸不辱命!”董煙云來到許心素書房之后,便立刻取出與安西簽署的合作協議草案,放在案頭供許心素查看。
許心素草草看過之后,便向董煙云問道:“當地狀況如何?”
董煙云應道:“當地臨時碼頭的棧橋已經修了十多座,海漢有一支武裝船隊駐扎在當地,具體兵力不詳。此外海漢目前已經在當地安置了兩千人左右,小人親眼所見,其建港的決心確實不小。小人在港灣內簡單看了看,當地條件著實不錯,且地方夠大,港口條件在勝利港、三亞港之上。”
“荷蘭人和當地土人是怎么解決的?”許心素有些好奇地問道。
說到這事,董煙云不僅老臉一紅,因為當年就是他給許心素情報,說當地土人如何如何,結果許心素或許是出于顧忌,便放棄了這個極好的地產項目。
“據海漢人所說,荷蘭人已經與他們達成了某種協議,在下所聽到的說法是荷蘭人會用人口去交換和平。”董煙云應道。
“這些紅毛人越活越倒回去了!”許心素不屑地哼了一聲道:“他們難道以為用人口就能保住自己的港口?無非是遲與早的問題罷了!給海漢輸送的人口越多,他們就死得越快!”
“大人英明!”董煙云趕緊送上一頂高帽子:“小人在與當地的海漢官員交談之中,也能感受到他們并不會因此而滿足,特別是在自己眼皮子底下還有競爭者的存在。人口買賣,頂多也就能提他們續上一兩年的命而已。如果海漢發展得順利,說不定還會把這個時間提前許多。”
“那土人呢?”許心素倒是沒忘了這茬,又問了一遍。
董煙云只好按照安西的說法轉述了一遍,許心素聽完之后倒是沒有太大的表情變化,只是點點頭道:“當初即便沒有相關的傳,我也不會去臺灣島建新港。無它,我們即便占下了地,也決計守不住的。海漢人對付土著一向有一套,操作起來肯定要比我們順暢得多。”
許心素現在已經掌握了一省軍權,眼界自然也高了很多,一下便道出了問題的關鍵所在,與安西的點評也基本是不謀而合。
“大人說得是。”董煙云在高雄港的時候就已經想通了其中關鍵,自然不會質疑許心素的觀點。
“廣東李家已經去了?”許心素轉而問起了另一個他所關心的問題。
“李家的碼頭已經在施工了,不過他們的人手不多,工程進度較為緩慢。若我們抓緊時間,還是能把先機搶回來的。”董煙云應道。
許心素默默地點了點頭,這事他其實不用問就能知道,若不是李家先去了,董煙云哪會用得著這么風風火火地趕回來,還簽了這么一份細節并不完全的協議草案。
“你今日便去帳房上支兩萬兩銀子,讓二叔在漳州本地選一批工匠,盡快啟程。”許心素很快就做出了決定:“一應所需,你都可自行決定,事后將清單呈報上來便是。廣東人雖然動作夠快,但他們補給不便,調配人手也沒我們方便,先放他們進場,這大概也是海漢人有意在找平衡。”
(本章完)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