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有新兵很識趣地摸出了煙卷遞到老兵手上,老兵一看是市面上要三角一包的“勝利堡”,不是那種白殼內部供應的免費低端貨,這才終于松了口:“既然各位這么想聽故事,那我就隨便說兩段……”
“點上點上。”當下有識趣的水兵摸出火柴給老兵點燃了煙卷。
老兵吸了兩口,一邊吞云吐霧,一邊說道:“說起來我老曹也是算是入伍比較早的,崇禎元年……呸!是海漢1628年才對,我就來勝利港投了軍,那時候你們這幫猴崽子,應該連勝利港在哪兒都還不知道吧?”
這些新兵幾乎都是1628年之后才移民到海南島的外來戶,因此老曹這種賣弄資歷的說法倒也無人質疑。
旁邊有人問道:“曹頭兒,你投軍之前是做什么的?”
老曹應道:“之前?之前就是在崖城水寨里吃兵糧的,所以投了民團之后,首長們就還是把我分到了船上當差。”
人群中有人嘀咕道:“原來崖城那地方以前還有水師啊!”
“早幾年是有的,不過朝廷和兵部一年也撥不了幾兩銀子下來,連吃飯都不夠,早就已經衰敗了。”老曹嘆道:“你們大概不知道,如今在鐵爐港運鹽的海船,其中有好幾艘都是以前崖城水寨的戰船。要不是首長們宅心仁厚,水寨這幫人估計一多半都得餓死。”
“聽說經常在勝利港露面那位羅升東羅大爺,以前也是崖城水寨出身?”有知道點內幕的人開口問道。
“水寨出身?嘿嘿!”老曹不慌不忙地吸了兩口煙卷,吊足了周圍這幫人的胃口之后,這才說道:“羅爺可是水寨的第一把交椅,崖城水寨參將就是他!”
周圍的人都表現出了不同程度的驚訝,這讓老曹的虛榮心很是得到了滿足,便繼續說道:“當初羅爺也是慧眼識珠,看出了海漢首長們來頭不凡,是做大事的人,就果斷跟首長們合作,幫首長們在瓊州各地賣鹽。這時間長了,羅爺也不想吃兵糧了,干脆就把崖城水寨變成了崖城商棧,安安心心地做起了買賣。這幾年也頗賺了些錢,那三亞建的專賣富商大戶的房子,一套就得要上千,羅爺可是買了好幾套屯著。”
“曹頭兒,那你怎么不學著羅爺,也跟著做買賣去?”有人好奇地問道。
“你以為誰都能做買賣賺大錢啊!”老曹伸出手去敲了這人腦袋一下:“這還是得腦袋瓜好使才行!我這樣的連算帳都算不明白,還做什么買賣?再說了,人家羅爺也是有背景的人,他老丈人可是崖州知州大人啊!海漢首長們愿意把這海鹽買賣交給羅爺代理,那也是有看中了這層關系的原因在里面。”
老曹把剩下的煙屁股彈進海里,繼續說道:“蟹有蟹路,蝦有蝦道,你們也不用羨慕人家做買賣發了財。在海軍里好好干,幾年軍功累積下來,該分房分房,該分田地分田地,今后要想退伍回家,執委會還給安排事情做,那不比做買賣穩當多了?說不定這趟去完福建回來,我們這條船上就得多幾位憑軍功升到尉官的。”
“這軍功有那么好拿?海上打仗很兇險吧?”有人又問道。
“兇險個屁!”老曹斥道:“海軍拿軍功比陸軍容易多了,陸軍就算有槍有炮,那打到最后還是得短兵相接,拿命去拼。如今我們海軍打仗都是隔著老遠直接用炮轟,轟到對方投降或者沉船為止。海軍成軍都幾年了,還沒有哪條船是在海上被對手擊沉的。”
老曹說的雖然也是實情,但卻并不是那么全面,海軍在數次的海上交戰中當然還是有人員的損失,只是相對陸軍的傷亡率的確要更低一些。而且海軍所承擔的風險可不僅僅只是在戰時,在海上航行期間幾乎每時每刻都要面對大自然的挑戰。因為惡劣天氣損毀乃至沉沒的海軍船只,在過去的幾年中也曾出現過好幾次,只是軍方不會對此多加宣揚而已。
(本章完)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