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倒不是東印度公司的高層認為自己的軍力打不過海漢人,但的確是對海漢有所忌憚,不敢輕易下手。因為在南海還有另外兩個強力對手,如果自家集中火力去對付瓊州島的海漢人,一方面容易引起大明的反彈,另一方也有可能會被葡萄牙、西班牙這兩個老對手趁火打劫。一旦不能迅速地解決海漢,那很可能就會節外生枝,讓戰局朝著自家無法控制的方向發展下去。
但放棄采用戰爭手段來對付海漢,并不代表東印度公司就放棄了對海漢的關注。事實上從海漢在兩年前協助安南朝廷結束了其內戰之后,東印度公司就專門成立了一個部門,來收集整理關于海漢的各種信息。雖然荷蘭人沒法自己進入到瓊州島去獲取第一手的資料,但他們仍然能夠從有貿易關系的大明海商那里打聽到有關海漢的大量消息。
根據各方面所收集到的信息來看,東印度公司認為海漢的海上武裝力量在近期甚至已經超過了葡萄牙人。原因是海漢在攻克安南南部的會安城之后,便驅逐了當地的葡萄牙人,并且罰沒了他們的一部分財產。而葡萄牙人后來非但沒有因此跟海漢人翻臉打起來,反倒是偷偷摸摸派人去了瓊州島議和,而且還簽署了商貿方面的合作協議。
最近的一年時間里,荷蘭人赫然發現葡萄牙人竟然在從海漢人手中購買武器,并且將其裝備到他們在東南亞和印度半島的據點里。這個發現真是震驚了荷蘭人,因為他們也知道葡萄牙人的秉性,以往都是充當二手武器販子,將那些在歐洲戰場上淘汰下來的武器翻新之后高價賣給大明。為了能夠賺取軍火貿易的高額利潤,那些該死的葡萄牙二道販子甚至還在打撈沉船,以便能將沉船上的武器賣給人傻錢多的大明兵部。
原本這個生意也很是讓荷蘭人眼饞的,但前幾年在澎湖打過那一場仗之后,荷蘭與大明進行深層合作的路子基本上已經堵死了――至少在現任總督科恩的任期內是不可能了,因為在澎湖被大明干掉的荷蘭將領高文律就是由科恩親自任命的,他不可能把這顆被打掉的牙就這么默默地吞進肚子里去。
但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很顯然葡萄牙人已經放棄了向大明販賣二手武器這門生意,因為他們賣給大明的價格不可能比海漢更低,在這項生意上已經毫無競爭力可。那么毫無疑問,海漢已經取代了葡萄牙這個軍火商的地位,這從他們在瓊州島上的地盤幾乎是無限制地進行著擴張行為,也能看得出大明廣東官府對其存在是何等的縱容。
這看似風平浪靜的生意轉換背后,卻隱藏著一個讓荷蘭人非常不安的事實――海漢人既然敢于把武器賣給實力強大的大明帝國,那么至少說明他們并不擔心大明會脅迫他們交出這些武器制造的辦法。換之,他們對于自身實力的評估應該是高于大明軍隊。
雖然海漢人出現之后從來沒有主動聯系過荷蘭人,既沒有表示出善意,也沒有表現出敵對行為,但對于東印度公司來說,海漢絕對算是一個值得重點關注的潛在競爭對手。他們的地盤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從海南島向外擴張,向南已經抵達安南南方的國境線,向北也到了大員港隔海相望的福建。假以時日,這股勢力是否還會繼續南下,與東印度公司競爭東南亞地區的歸屬權,誰也不敢打這個包票。因此不管荷蘭商船在南海的消失是否跟海漢有關,東印度公司都已經將其作為了有實力下手的懷疑對象之一。
盡管真正的原因還不太明確,但現在已經消失了三艘船,東印度公司高層也不可能在坐視形勢繼續惡化下去,必須要采取一些行動了。總督科恩一聲令下,駐巴達維亞港的荷蘭武裝力量就開始動了起來,花了二十天的時間籌備出了一支海上搜救船隊,準備出發北上,沿著荷蘭商船慣常的航線去尋找真相。
雖說是搜救船隊,但其實船隊里也沒什么人把“救”還當作了此行的任務。,在廣闊的南海中要找到三條偏離航向的船幾乎無異于大海撈針,這趟出去能夠找到失蹤船只的一點蛛絲馬跡就算運氣非常好了。
總督科恩為這支船隊任命的指揮官是范?隆根,一名血統純凈的尼德蘭聯省共和國公民,同時他也是一位航海經驗豐富的船長。
之所以用血統純凈來形容這位范隆根船長,是因為上世紀六十年代,尼德蘭北方各省掀起反西班牙斗爭的時候,范隆根的祖輩就是率先脫離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統治的“烏特勒支同盟”創始者之一。而1581年成立“尼德蘭聯省共和國”的時候,他的那位祖輩也有幸成為了共和國的掌權者之一。
不過經過了兩輩人之后,到范隆根這里祖蔭已經沒那么多的福利可以享受了,再加上的他在家族里的位置也并不是首選繼承人,因此他與其他找不到出路的荷蘭年輕人一樣,選擇了加入船隊,去遙遠的東方尋求出人頭地的前途。
祖輩留給他為數不多的庇佑在這個時候起了作用,讓他不用從最基層的水手開始做起,而是被政壇大佬直接推薦進了近些年在遠東風生水起的東印度公司,并且還利用家族的財力,為他訂制了一艘三桅武裝商船。當然了,這艘商船的所有權并不是屬于范隆根個人,而是由他的家族占了大半,東印度公司占了三成,范隆根本人其實只有一成所有權,相當于是帶船入伙的性質。
由于有家族的助力,范隆根是以科恩左右手的身份來到遠東,很快就成為新任總督手下的得力干將。這在遠東一待就是十二年,范隆根也已經從初出茅廬的清秀小伙,變成了胡子拉碴的中年大叔。而他名下的船只也從最初的一艘,擴大到現在由七艘帆船組成的一支船隊,足跡遍布了從日本、朝鮮到南海爪哇諸島的廣大海域。盡管每年還是必須將收入的大部分上繳給家族和東印度公司作為分紅,但總體收入的增加已經可以讓他在巴達維亞過上非常體面的上等人生活了。
(本章完)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