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儋州工作的穿越者除了張新之外,還有商務部、農業部、海運部、民政部等部門的六七個人,人數倒是不多,基本維持了以前駐儋辦的編制規模,只是將權限相對放大了而已。不過駐外穿越者標配的安保人員只有人均二到四人,儋州這邊因為之前的滲透較深,政治局面較好,因此是按人均兩名安保人員進行配置。但這個配置在當前的形勢下,即便加上安全部增派的人手,也仍然顯得不是特別安穩。
2月10日凌晨,王湯姆帶了一個排的部隊在儋州灣白馬井碼頭登陸。他是接到了執委會的調令,暫時將率領艦隊封鎖瓊州海峽的任務交給副手,自己率領小隊人馬偽裝成商隊,低調地潛入儋州城駐扎。
王湯姆帶到儋州的這個排也不是普通的海軍士兵,而是海軍編制下正在秘密訓練的陸戰隊。這些士兵全都是16271628年入伍的“老兵”,普遍都有赴瓊州之外參加實戰的經歷。他們原本的編制都在陸軍,前年海軍成立之后,他們才轉了編制進了海軍。而且這批人當中的絕大部分都是王湯姆親自點兵,可以說他從海軍成立之前,就已經在謀劃這海軍陸戰隊的事情了。
這批人被他“以權謀私”選入海軍之后,大部分的操練內容都是由他來制定和執行,當然了,其實也就是照搬了他所知的某些特種部隊較為成熟的訓練手段。由于編制規模相當有限,王湯姆也放棄了陸軍慣用的輪轉式排槍陣形,采用了錢天敦組建那支特戰部隊的做法,以近距離的高殺傷力武器為主要火力輸出。甚至連單兵的裝備,也基本與錢天敦手下那支部隊一致。
而與其不同的是,這支部隊的兩棲作戰能力更強,不僅僅是登陸戰,就算是海上作戰,這些士兵也能完美地扮演水手、炮手等角色,而不只是被打包裝上船的陸軍火槍兵。
對于一手打造了這支部隊的王湯姆而,海軍陸戰隊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算是他的私兵了,指揮這支精銳部隊作戰除了需要有執委會和軍委所下達的命令之外,也必須得由他這個指揮官點頭同意才行。
目前軍方兩位大員都在瓊北坐鎮,顏楚杰坐鎮府城,要兼顧的事情讓他無法脫身,便讓最近剛剛完成了納土納群島考察歸來的王湯姆帶隊來儋州,加強這一地區穿越眾的個人安保力度。
王湯姆的到來對于惴惴不安的本地駐軍和安全部來說,都如同是有了主心骨一樣。儋州管委會已經早早替他們在城中預備好了一處客棧,騰空了所有房間,就為了方便他們入住之后行事。
王湯姆也不含糊,到了之后便將本地的幾名穿越者全部召集到一起,給他們召開了一個短會,大意就是要他們在儋州這起大案結案之前,保持較高的警惕性,身邊一定得安排二十四小時的護衛,無特殊情況不得出城,不得離開護衛人員的視野單獨行動,不得與身份不明者單獨接觸等等。
王湯姆還給他們每人發了一件防刺馬甲,要求他們在近期的外出活動或應酬時必須穿在身上。這玩意兒還是他們北美幫入伙前替籌委會采購的軍需品之一,英國的ppss出產。這種防刺服不是使用廉價的凱夫拉材料制造,而是采用了某種類似棉質織物的黑科技面料,相比普通的防刺馬甲更加的輕便透氣,穿起來不會顯得太笨重。當時一共也只采購了十多件,其中有一半都早早分配給了駐廣辦,剩下的幾件這次王湯姆全送到儋州來了。
張新等人也知道這是保命的東西,沒人敢托大,都是立刻收下了。這年代可不比穿越前的那個時空,缺乏良好的醫療和急救條件,一旦受了外傷,即便不是馬上就致命,也未必能得到及時的救治。要是萬一被人瞅空子在肚子上捅一刀,以儋州本地的醫療條件,搞不好就直接掛掉了也難說。
至于個人武器,按照外務人員的慣例,他們倒是早在離開三亞來儋州的時候就領到了手槍和彈藥。不過在此之前駐儋州的人員中并沒有擔任軍警職務的穿越者,因此這些東西都鎖在管委會的保險柜里,平時也沒人會把槍帶在身上。
槍這玩意兒并不是人人都喜歡,也不是每個人都有玩槍的天賦,王湯姆當然也不指望在短時間內就把這幾個人訓練成有自保能力的槍手,只是告誡他們使用槍支的必要場景和注意事項,至于是否要隨身佩戴,他們可以自行選擇。
2月15日,忠明書院外圍的監視人員發回消息,已經盯上了與黃子星在書院外山林中接頭的人,化裝成樵夫和采藥人的安全部外勤人員一路從儋州城外輪流盯梢,跟到了距離儋州十二里之遙的四平鎮。正如林南在之前的案情分析中所猜測的那樣,與黃子星接頭的人有一個特殊的身份,就是前大明衛所軍把總。
這名姓萬的把總在去年上半年的時候都仍然在職,正是儋州駐軍所屬。不過瓊北大亂之后,整個衛所軍的編制完全被打散,而無兵可帶的萬把總就只能回到鄉間,當一個小地主了。他的身份倒是早就在安全部統計的前衛所軍軍官名單上,但他所在的小鎮還不到一千人口,他在鎮上也沒什么人氣,此前并沒有引起過安全部的特別注意。
找到了這根線之后,接下來的事情就顯得順利多了。負責偵察的外勤人員很快就發現這個鎮子上僅有的一間鐵匠鋪老板,跟這位退役回家種地的萬把總恰好是表兄弟關系。
安全部立刻動用了手頭的力量,對這間鐵匠鋪近期在儋州城的購入生鐵情況進行了調查。作為儋州唯一的生鐵購買窗口,海漢商務部對于本地的生鐵流向不說一清二楚,起碼賣出多少,賣給了誰,一筆一筆的賬還是記得很清楚的。而位于四平鎮的這間鐵匠鋪最近兩三個月采購生鐵的頻率顯然有些太過頻繁了――安全部門可不會相信一個人口不足千人的小鎮,每個月消耗的生鐵能達到人均兩斤。
(本章完)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