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次廣東官府派到瓊州島補缺的候補官員中,也并沒有錦衣衛和東廠的官員。按劉遷提供給海漢的情報,這兩個衙門的候補官員最快也得要二月底三月初的時候才能定下人選。即便是到時候來了人,大概也是跟嚴明君、李進他們差不多的境況,只能單槍匹馬過來赴任,畢竟就算是特權衙門,這經費和編制也是有限的。因此在李清揚接到這封密信之前,整個安全部都已經暫時放下了對大明情報機構的注意力。
郝萬清接到這個消息之后也不敢怠慢,立刻通知了執委會,而陶東來對此也很快作出了批示:不惜代價、死活不論,盡快把漏網之魚抓住。
安全部這邊也立刻召開了應對會議,郝萬清認為這件事可大可小,如果有實證證明此人已經死于之前的戰亂,又或是能在近期就被抓捕到,那么應該就翻不起什么大浪。但如果此人還潛伏在瓊北某處,并且暗中重新組織人馬,那就不知道這個定時炸彈什么時候會在何地以何種方式爆炸了。
安全部一紙電文發到瓊北的民團指揮部,民團這邊又用了整整五天的時間,重新對當時的抓捕名單進行了核對,確定已經死亡和被捕的名單中并沒有這么一位身份顯赫的官員。但當時死于戰亂的人并不止錦衣衛衙門里這些人,如果要核對全部死亡人員的身份,這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戰后埋進土里幾個月的氏大有人在,這時候還能怎么核對身份?
就在安全部失去線索,有點把握不住方向的時候,海軍那邊倒是送來了一個好消息。他們在瓊州海峽巡邏時截獲了一艘從海口港出發的商船,在例行截停準備登船的時候,竟然有人跳海逃亡。
海軍這邊倒沒有廢力氣去嘗試抓活口,站在船舷邊的水兵一通排槍打下去,跳船的人很快就帶著滿后背的槍眼浮上了水面。在把這具尸體打撈上船之后,水兵們很快就在尸體的腰間摸出了錦衣衛的腰牌。
嚇得大汗淋漓的船東只能連聲分辯自己并不知道這人的真實身份,只是收了他五十兩銀子,將他提前藏入船底的貨艙夾板當中,送他偷渡去雷州半島登陸。船東聲稱自己只是為了銀子,但軍方可不會管他口供的真假如何,直接連人帶船全都給扣了下來。
這事很快就上報到王湯姆那里,王湯姆也知道瓊北的錦衣衛早就被一網打盡,理論上說應該不會有漏網之魚,但這個事既然出了,那就不再是軍方一家的事情了,當下便派了快船,押解了這艘船上的所有人,以及這具錦衣衛尸體和隨身物品送往三亞。為了不耽擱時間,這邊船一出發,軍方便用電文通知了大本營。
但從尸體上所發現的腰牌來看,這具尸體應該并非是安全部正在找的那位副千戶大人,但極有可能是其隨從人員。而另一個好消息是在尸體身上發現了一封用防水油布包裹起來的密信,由于使用了許多專業切口,軍方的人看不懂這封信的內容,也就一并隨船送往三亞,由李清揚進行解讀。
有了這封信之后,整個事情的脈絡就清晰多了。這名叫做趙野的錦衣衛副千戶在燎原行動開始之前就已經率領幾名手下離開了府城前往儋州方向,但他們的運氣極其不好,在澄邁縣遇上了海盜軍攻城,其中幾個手下死于戰亂之中,趙野只帶了一名手下逃出澄邁縣城,然后一直就潛伏在野外,因為戰況不明也一直不敢前往大城。
海漢民團收復瓊北之后,趙野又花了很長的時間確定瓊北的局勢,直到去年快到年底,也就是李清揚向南京方面傳遞瓊北之亂戰況匯報的那個時候,趙野才重新在儋州附近找到了落腳點――當然具體在什么地方,趙野也不是傻子,在密信中并沒有提到。
而趙野安定下來之后,就準備與大陸方面重新取得聯系。他當然也通過某些渠道聽說了本地錦衣衛的“悲慘遭遇”,如果不想重蹈覆轍,那么首先就不要嘗試向接管本地的海漢人亮明身份。于是他一面在本地潛伏下來觀察形勢,一面寫了密報,交給唯一的一名手下,由他前往現在瓊北唯一可以通航大陸的海口港,尋機偷渡回大陸去。
而密報中的其他內容,基本都是對海漢不利的角度,跟李清揚遞交到南京鎮撫司的報告完全是相反的論調。這種東西要是被傳回南京,就算那邊不立刻采取什么明顯的行動,也勢必會影響到錦衣衛對海漢的重視程度。
幸運的是民團海軍無意中在海上截住了這名錦衣衛搭載的船,而他以為自己的行蹤已經被船員出賣才會被海漢人的戰船截停,情急之下試圖跳海逃跑,可惜徒勞無功反而白白送命了。
而這封信送到三亞,由李清揚解讀了內容之后,偵辦的方向也就變得清晰起來。如果沒有發生新的變化,這名錦衣衛的副千戶應該仍然在儋州附近潛伏,剩下的就是怎么能把他從當地給揪出來了。
安全部立刻作出了緊急調配,給李清揚第一次執行外務的機會。當然處于種種考慮,他也并不是一個人前往儋州。除了一隊專門負責特勤任務的戰斗人員之外,還有林南這個上司帶隊。
(本章完)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