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我們在此期間要損失差不多一半的產能?”喬志亞的眉頭忍不住皺了起來:“我們這邊耽擱個幾天倒是小事,但昌化那邊受的影響可就大了。”
工業部所設計的煤鐵復合產業基地充分考慮了原料和能源的分布地,將安南黑土港出產的煤和石碌出產的鐵礦石在昌化地區進行集中,然后生產鋼鐵。昌化從去年開始便已經提前修建了數座煉鐵煉鋼的高爐,還有數量龐大的炭窯,并且早就開始了對產業工人的上崗培訓。
這邊石碌鐵礦投產之后,昌化的爐子就開始日夜不息地運作起來了。而這些煉鐵煉鋼的爐子如果因為原材料的供應中斷而熄火,對于冶金部門的財力人力物力都將是極大的浪費。現在在昌化主持工作的是工業部的劉星禮,海漢目前技術水平最高的冶金專家,同時也是一個做事一板一眼的人,喬志亞想到他每個禮拜跟自己核對礦石供應量的認真模樣就有些頭疼,少了一兩噸礦石就跟割了他的肉一樣,要是減少一半的供應量,這個家伙會不會坐火車跑到石碌礦區來找自己撕個痛快?
當然了,劉星禮會不會因此而怒火大發還是小事,如果真的影響到了昌化那邊冶金部門的生產安排,那喬志亞和田葉友下次回到三亞述職的時候,恐怕日子就不是那么好過了。
喬志亞沒等田葉友答話,便自行搖搖頭道:“這樣不行,時間太慢,得盡快恢復生產。還有什么別的辦法?”
田葉友攤手道:“我們現在又沒什么工程機械可用,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人力,你要快,那就只能投入更多的人力。現在一號礦坑剩下的勞工就只有三百人左右,每天能夠挖多少方土石,你應該也是有數的。”
喬志亞皺著眉頭想了一陣,才應道:“我再調五百人給你,三班倒,晚上也別停工,盡快把這里處理好!”
投放在昌化石碌建設項目上的苦役數量,前前后后至少已經有三四千人,淘汰率也是一直保持在驚人的20%左右,平均每五人就有一人長眠在這片土地上。而目前投放在石碌鐵礦兩處礦坑的苦役營勞工,總共在千人左右,喬志亞現在要調人,也只能從其他工地想辦法,挖東墻補西墻,先把鐵礦這邊的問題解決了再說。
“再給我五百人的話,工期應該能縮短一半。”田葉友點點頭道:“我會盯緊點的。”
“別再出岔子了,五百人就是上限了,再出事我可沒辦法另外找五百人來填坑了。”喬志亞臉上有掩飾不住的疲憊。這五百人的調動,勢必會影響到他治下其他地方的工程進展,少不了會有別人來找他訴苦扯皮。
而在石碌以北百里之外的儋州,當地新任行政主官張新的日子卻要比喬志亞好過多了。作為前駐儋辦主任,張新在儋州待的時間已經不算太短,對于地方上人、事、物關系都理得比較清楚,并且提前就有所準備,在海漢接管此地之后很快就上手了。
儋州在“海盜”占城期間的損失,可以說是瓊北各個州縣中最大的。這不僅僅是指海盜軍在攻城期間所造成的守城人員傷亡,還有在攻占儋州之后,城內被海盜軍擄掠的人員和財產。當然了,全城絕大多數居民都感到很幸運的一件事,就是儋州陷落后不久,海漢民團就迅速趕來收復了城池,打跑了那些兇惡的海盜。
接管此地的海漢民團第一時間就公布了兩廣總督和瓊州府的授權信,并且發布了安民告示,在本地被戰火摧毀的官府機構恢復正常運作之前,將由海漢臨時機構對儋州進行代管,以及行使各種行政權力。如果有對此不可接受者,可自行前往府城申訴――當然如果真有人前往府城申訴會是什么樣的結果,安民告示上并沒有指出來,就等著有不安分的人跳出來自投羅網。
而作為瓊北地區被海漢滲透得最深的一個城市,張新領導的駐儋辦早在“燎原計劃”實施之前,就已經將儋州本地一些對海漢成見頗深甚至是抱有敵意的人員名單交到了三亞。在海盜攻占儋州期間,便利用各種借口對這些人進行了清洗,并且順便就將這些人的家產也一道抄沒了。
在民團軍收復儋州之后,本地民間就很難再聽到什么反對海漢的聲音,甚至對于海漢臨時接管本地政務這件事,儋州的士紳居然也就很順理成章地默認了。
對于儋州的普通民眾來說,海漢人接管這里之后的生活方式其實并沒有發生大的改變,該干嘛還是干嘛,只是有事的時候無需再去州衙折騰官司,而是要去請海漢的民政官來主持公道了。
真正感到肉疼的還是儋州本地的一些大地主,他們很快就被臨時管委會一一約談,內容也很一致,那就是交出手里的土地。當然這種交付還是有償的,臨時管委會并不是打算要強搶他們的土地,但海漢人所出的價格的確也很難讓他們感到滿意。
海漢人還給出了另外一種解決方案,就是地主們將土地當作股份來交給海漢來經營,而他們將作為股東,單純地享受每年分配的紅利。這種收益方式雖然比不了他們以前自行雇傭長工佃戶種植農作物的收成,但勝在無需操心,土地夠多的話,收益倒也夠一家人吃穿用度了。而且海漢人承諾旱澇保收,風險要遠比自己經營小得多。唯一的缺點就是要放棄對土地的支配權,也就是說他們將只有名義上的所有權,至于這些地今后怎么用法,那就不再是他們所能插手的事情了。
這樣的交換條件當然不是人人都會感到滿意,小地主迫于海漢人的權勢,大多也就只能認了,至少海漢人還承諾了他們都可以隨時加入海漢籍貫,起碼有條餓不死的退路。反正世人都知道只要入了海漢籍,吃穿住行這些基本的生存所需就不需再操心了,海漢人自然會一一安排妥當。而某些名下土地較多的地主士紳,對于這樣的安排就不甚滿意了,畢竟這土地的經營方式一變,對他們的收入影響要比那些小地主所受到的影響程度大多了。
不是沒有人試圖武力抵抗海漢人的土地政策,但這些人往往都忽略了一件很簡單的事實――他們連海盜都擋不住,又怎么擋得住打跑了海盜的海漢民團?
(本章完)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