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加大移民規模的方法
昨晚李毛仔手下的苦役的確死了兩人,但這兩人一個是在工地上被毒蛇給咬了,后來沒等醫護人員趕到就嗝屁了。另一人則是死于肺炎,在這個時代基本是無藥可治的絕癥。三亞的衛生部藥品倉庫里倒是還有一些能夠治療肺炎的抗生素藥物,但這種寶貴的東西顯然不可能用在這些苦役身上,得了病之后扛不過去就只能自認倒霉了。
雖說出這種事并不是李毛仔的責任,但按照苦役營的管理條例,苦役死亡必須要進行登記,并且每個工頭手下的人員折損率也是有名額的限制,以免工頭對苦役的壓榨和刑罰過于殘酷。而李毛仔的限額早就到了,再死人就只能領受懲罰了。
那名歸化民干部擺擺手道:“制度里只規定了苦役死亡人數的名額和對應的處罰,沒有規定是誰的錯……不對,規定了只要死亡名額超標,這錯就是工頭的!李毛仔,你就不要再狡辯了,照章辦事,自己去登記!”
李毛仔又厚著臉皮求了半天情,然而并沒能起到任何作用,最后也只能耷拉著腦袋去營部登記了。按照苦役營的制度,在死亡指標超額之后,直接負責的工頭也要接受相應的懲罰――每多一人,便要增加半個月的刑期。
李毛仔當初被抓回來的時候是判了三年苦役,由于表現良好,在獲得提拔的同時也在靠著勞動積分不斷地減刑,截止目前他已經只剩下半年刑期了,熬一熬說不定四五個月就能重獲自由。然而昨天這兩個倒霉鬼一死,李毛仔的刑期立刻就得再增加一個月,這對他而的確有些難以接受。但他也知道自己無力改變什么,畢竟這苦役營的規矩都是清清楚楚,條理分明,也沒什么空子可鉆,要怨也只能怨這些猴子奴隸身體太差,根本經不起折騰。
這種埋怨當然并不止李毛仔一個人有,事實上近段時間苦役營有不少的基層工頭都受到了類似的懲罰,比李毛仔領受更長刑期的人還有大把。而這種情況自然也反應到了喬志亞這里,不過他所擔心的倒不是因為苦役死亡率過高無法對執委會交代,而是這樣的狀況會影響工程的整體進度。畢竟每一批新苦役送來之后并不是馬上就能上工地,還得經過簡單的檢疫,視情況分配工作崗位,再送去內陸的石碌第一線工地,這個過程本身就得好幾天時間,太頻繁的話很容易就會造成勞動力需求的脫節。
11月7日,葡萄牙人運送了兩船奴隸到昌化港,但這兩艘船上一共500多名奴隸,就只有不到二十人的黑奴,超過八成是從南亞海島上大量捕獲而來的土人,剩下的則是來自中南半島和印度半島。
喬志亞當場就表示了拒絕簽收,因為按照當初雙方的協定,葡萄牙人運來的奴隸至少要有三成以上非南亞海島土人才行,而這次送來的“貨色”顯然成色嚴重不足。
“你們是不是不明白?這些土人除了浪費我們寶貴的糧食,什么事都干不了!你們把這些垃圾貨色送來,還有臉找我們收錢?”喬志亞沖著葡萄牙船長豎起了中指:“這些玩意兒你拉回去自己用吧!”
葡萄牙人當然不會傻不拉唧地再把這些奴隸帶走,便委婉地表示這批奴隸可以適當降低一點價錢。
最后經過了雙方的一番協商之后,海漢這邊最終以半價接收了土人奴隸,并且約定了下次運送奴隸時南亞土人的比例不能超過六成,喬志亞才總算悻悻地熄了火氣。
“還是得想別的辦法才行啊!”看到昌化地區發回來的情況匯報,陶東來不禁感慨道:“靠著他們運來這些奴隸,真的是杯水車薪啊!”
旁邊寧崎接話道:“民政部這邊也已經在想辦法了。目前主要有兩個辦法,第一是吸納瓊西、瓊北山區的黎苗山民,讓他們離開山寨,為我們打工。另一個路子就是從我們現在占領的瓊北地區向西部移民,把那些沒有土地的民眾,送到瓊西去培訓成產業工人。”
“第二個法子應該沒那么快就能實現吧?”陶東來追問道。
“的確需要時間。”寧崎點點頭承認了陶東來的觀點:“瓊北那邊愿意遷往我們統治區生活的民眾,其實在前兩年大部分都已經挪窩了,剩下的人大多都是在當地有土地房產,沒那么容易離開。即便等我們完成了土地清理工作,會遷往瓊西的人口規模也還是不容樂觀。”
陶東來意味深長地說道:“海南島上就這么二十來萬人,移來移去,終究也還是拆東墻補西墻。要從根子上解決,那還是得從大陸上想辦法。”
按執委會的規劃,瓊西的工業區建成之后,至少需要上萬的產業工人才能保證當地的鋼鐵和其他金屬的產能達到預期水平。而實際在當地生活的人口規模可能會達到工人數量的三四倍,但目前在昌化石碌這一帶生活的民眾,即便是加上幾千苦役奴隸,都還沒到萬人規模,距離執委會的期望還相差甚遠。如今昌化至石碌的陸上通道就快貫通,開發石碌鐵礦已經可以進行倒計時了,然而人力上的缺口卻依然還是這個超大型項目的短板,而且很可能會影響到項目的實施進度。
瓊北雖然是海南島上人口較為集中的區域,但正如寧崎所說的那樣,想要將瓊北現有的人口遷往瓊西定居,還是存在著一定的操作難度。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還不宜采用公開的強制性措施,否則極有可能會加劇海漢與當地民眾之間因為土地所有權關系而產生的矛盾。
而從島外遷入的移民就完全沒有類似這樣的后顧之憂了,這些外來人口大多是為了謀生而來,到達海南島的時候幾乎沒有什么家產可,被安置在什么地方,獲得什么樣的工作,都是由海漢進行統一的安排,這些移民也只能依賴和服從海漢,否則他們將很難在這個島上生活下去。因此對于執委會而,從島外遷入移民雖然過程比較麻煩,初期費用也比較高,但從長期的成本和效果來看,其實較島內的移民反倒是有一定的優勢――至少他們轉換成產業工人的比例,要遠遠高于本島出身的移民。
當然,這個任務又順理成章地交到了駐廣辦,或者準確地說,現在叫做廣東地區管委會的新機構手里。
“老馬,這么急把我叫回來,是有什么急事?”何夕跨進書房,對愁眉不展的馬力科問道。
“還能是什么事,催命符唄!”馬力科將手上的電報遞了過去:“大本營剛發過來的電報,要我們設法擴大移民的規模。”
何夕接過來攤開看了一陣,皺眉道:“大本營這次催得挺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