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升職之路
作為海漢治下多個大型基建工程的總負責人,劉山夏身上所肩負的責任使得他并不會長期駐留在這個工地,等一期工程的各處設施都順利開工之后,他就會離開這里,趕回三亞去完成峴港的最后施工方案規劃。而本地的工程除了少數幾名建設部的專業技術人員坐鎮之外,絕大部分工地上的監理指揮工作都得交給于大山這樣的歸化民干部來完成了。
于大山本身就是第一批被劃入建設部編制的老資格歸化民,也跟著劉山夏一起參與了多個基建工程項目,算得上私人關系較熟的上下級關系,聽到劉山夏這樣的夸獎和許諾之后,趕緊應道:“劉部長,卑職父子一定會盡心盡力,加緊完成此地的港口工程。”
劉山夏點點頭道:“這地方的港口碼頭建好之后,還有大量的民用和商用設施要修建,到時候大本營要忙著昌化和安南的工程,建設部恐怕是沒多余的人能留在這地方了。于大山,這個責任你能背起來嗎?”
于大山一聽這是要給自己加擔子了,不過他倒沒有什么慌亂的情緒,因為前幾次獲得提升的時候,也都被當時的頂頭上司叫去進行過類似的談話。劉山夏既然以這種方式來提問,于大山便已經知道該如何作答了。
“若是劉部長信得過卑職,那卑職愿盡力一試。”于大山立刻抱拳作揖,表明自己的決心。
要獲得正式的升遷,當然不是在上司面前口頭表表決心就行的,劉山夏也沒有獨立任命高級干部的職權,只能由他向人事部門推薦人選,人事部門審核通過之后,新的任命才能生效。如果是要害部門或關鍵職位,這種調動升遷的事宜還必須得拿到執委會常委會議上進行討論才行。因此現在雖然劉山夏已經表明了態度,但要等到正式的任命下來,估計至少也得等到二三十天之后了。
于大山對此倒是不著急,他在過去兩年半時間里的提升速度已經夠快了,在整個歸化民的圈子里,行政職位能和他平起平坐的也只有扳手指就能數得清的有限幾人而已。只要能保持住這種平穩的升遷速度,他在歸化民的權力階層中就會始終占有一席之地。
談完了于大山的事情,劉山夏轉向了于小寶:“明年一月,也就是兩個月之后,勝利堡要辦一個青年干部進修班,寧老師讓我問問你,想不想回去學點東西?”
“好好好!去去去!”沒等于小寶開口,于大山便忙不迭地連連應聲道。不過他立刻意識到自己不該在上司面前失態,趕緊就閉住了嘴。
于大山先開了口,于小寶這下也不可能再提出其他意見了,當下只能立刻應承下來。不過劉山夏接下來所說的話,卻是讓父子兩人都心中一喜。
“這個青年干部進修班是執委會直接督辦的,招生范圍只針對25歲以下的歸化民干部,學制三個月。完成學業之后,基本都會對現在的職務進行調整,你們也不是新人了,這個調整意味著什么,你們應該懂的。”劉山夏的提點雖然沒有說得太明白,但的確已經足以讓于家父子明白弦外之音了。
在海漢官僚體系的晉升機制當中,晉升之前的集中學習進修幾乎是人人皆知的一個必經環節。只要是被通知參加某某學習班或者進修班,那基本就預示著接下來要獲得升遷機會了。于家父子對于這個流程并不陌生,因為他們在此之前也已經參加了好幾次的進修,劉山夏把話已經點到這個份上,于家父子自然明白這是在替“上頭”給他們傳話了。
如果不是已經進了海漢體系兩年多的時間,于大山大概會很習慣性跪下去叩謝首長們的恩典,不過現在經過了時間的培訓之后,他和于小寶倒是已經適應了海漢方式的感謝――兩人一起作出了右手握拳貼在胸前的動作,口中齊聲說道:“為執委會服務!”
劉山夏對于家父子這種熟練的表現顯得十分滿意,倒不僅僅是因為他們表現出來對執委會的忠心,更重要的是海漢的這套制度顯然已經在他們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成為了他們條件反射的一部分,而這正是執委會期望在歸化民身上所能達到的效果。盡管目前可能還只有少數于家父子這樣的高級干部才擁有這樣的素養,但只要假以時日,量產的新移民中一定會出現相當數量忠于新政權的民眾。特別是類似于小寶這樣“長在紅旗下”的新青年,更是執委會特別在意的一個群體,而相關部門給于小寶所準備的新職位,多少也和這個領域有一定的關系。
自穿越以來,對移民的洗腦,或者用官方的說法叫“再教育工作”,就一直是民政管理部門的重要工作之一。而這部分工作在兩年多的時間內一直沒有比較大的改進,內容的針對性并不是太適合目前移民組成比較復雜的現實狀況。民政部寧崎在十月的常務會議上提出了一個意見,就是要將再教育工作的針對群體進行細化,特別是對未來十年二十年內要在海漢這個政權內起到基礎作用的青壯年人員,要制定一套更行之有效的思想控制模式。
寧崎認為僅僅只是靠掃盲班、文藝宣傳以及進修課程這些東西還遠遠不能滿足要求,這些年輕人懂的學識多了,未必就會選擇倒向海漢一方,說不定反而因為看了太多的古書而選擇“正統”的大明王朝。如何能在海漢自身建立正式政權之前,能夠讓這些國籍不明的歸化民對自己所處的群體能夠擁有強烈的歸屬感,寧崎認為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