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主任說的話,在下自然是相信的。”李奈笑著應道:“家父派我作為代表,就是想在第一時間參與到貴方的開發計劃當中。只要是貴方的意見,李家無不遵從。”
“三少爺這話說得太見外了啊!”馬力科很熱情地回應道:“大家合作時間這么長,彼此也都很信賴對方,有好事肯定是要一起分享的。”
兩人登岸之后,很快便見到了代表執委會從三亞過來進行實地考察的團隊。或許是為了平息反對派對香港島項目的質疑,執委會這次派來的考察隊領隊居然是顧凱,不過他大概也沒想到駐廣辦的行動速度竟然會如此迅速,剛給執委會打了書面報告還沒幾天,這邊就已經組織了龐大的商務考察團來搞實地調研了。
顧凱來到這里以后首先肯定了一件事情――毫無疑問軍方在對香港島的情況描述中存在著明顯的漏洞,這里的常駐人口狀況顯然并不是軍方先前所聲稱的無人區,多少幾百人還是有的。
這個漏洞是軍方有意操作,還是無意中留下,這中間的門道本來應該是考察隊的任務之一。但在來到這里之后,顧凱很快就放棄了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這里雖然有一些居民,但在聽說他們將有機會在無需背井離鄉的情況下進入到海漢社會體系,絕大多數人都選擇了服從安排這條路――至于極少數不肯合作騰出地方的人,自然會有人負責用一些非常規手段進行解決。
當顧凱與馬力科等人在岸邊碰面的時候,顧凱突然覺得自己這一趟似乎來得有點多余。幾十家商戶的積極參與,已經說明了駐廣辦在這件事情上做了多少前期工作,而這么多的社會上層人士愿意主動投身到海漢的貿易體系當中,這絕對是執委會喜聞樂見的事情。
這次駐廣辦很機智地選擇了提前招商,這么多商人組團過來考察環境,就已經預示著這里未來的發展形勢一片大好了。哪怕顧凱能夠從這里的實際情況中挑到一些毛病,寫進報告里質疑香港島開埠的時機是否合理,但也無法阻止這種大規模招商活動會對執委會所產生的影響。屆時執委會自然而然就會忽視掉軍方的描述與事實不符這個細節,而將重點放在成功招商之后能夠給海漢所帶來的實際收益。
毫無疑問,利字當先的執委會肯定會站在軍方那頭,因為這個項目從一開始就已經規避掉了失敗的可能――有如此之多的大明商家參與進來,莫說民間,就算是大明官方也很難再有公然反對的聲音發出來了。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顧凱也不愿扮演一個不解風情的莽漢,那樣非但不會在其他執委心中留下好印象,反倒可能因為這種拖后腿性質的舉動而招來反感。
因此當顧凱與廣州來的商務考察團碰面的時候,他的角色就變成了海漢政策的宣傳機器。當那些初次參與進來的商戶代表得知這個海漢人就是著名的海漢執委會之中的九位主事人之一,立刻就圍著上來開始了無休止的發問。對于他們來說,海漢政策當中有很多細節問題都需要有權威人士來作出解釋,協助他們理解其中含義。而某些涉及金錢往來的內容,他們更希望得到海漢頭面人物的背書承諾。
由于提問的人實在太多,顧凱不得不暫停了自己原本的任務,轉而扮演起商務代表的角色。馬力科指揮手下在岸邊空地搭建了一處大型遮陽篷,然后召開了一次臨時性質的政策發布會,由顧凱來專門回答各路商戶代表們所關心的問題。
大部分問題還是集中在本地的投資項目和這一地區未來規劃的發展方向上,雖然顧凱在此之前并沒有做過相關的準備工作,不過憑借著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要暫時唬弄一下場面倒也不是太困難。
說實話執委會現在連是否要馬上開發這個地區都還沒有作出最后的決定,根本就談不上有什么開發項目和具體的發展規劃。不過參考過去在其他地方開發港口的經驗,顧凱倒是可以隨口就侃出一大段內容來。
顧凱花了兩個多小時回答各路人馬所提出的各式問題,到中午午飯時間才停了下來。這個時候顧凱很久違地感受到了嗓子的干啞,這才發現自己已經很久沒有一次性說過這么多話了。
借著吃飯的工夫,顧凱與馬力科又進行了一番商談,溝通一下對香港島項目的具體看法。相較于顧凱回答提問時的假大空,馬力科對香港島項目的看法顯得要實際許多:“這個地方拿下來之后,一方面可以擴大現有的貿易量,讓更多的大明商戶參與進來。另一方面,軍方也需要在珠江口附近水域有一個規模較大的軍港,以作為今后攻略大陸的跳板。愿意投錢進來搞港口基建的商家,我們可以給他們一定的優待,例如今后進港靠岸,租賃倉庫,裝卸貨物的優先權。以此類推,他們愿意把錢投在哪個方面,就從相應的方面給予他們一定的回報。這些人并不在乎要掏多少錢,掏的錢會被我們拿去干嘛,他們只是單純地在乎回報,所以只要告訴他們,在我們這里投資之后,能夠得到多大比例的經濟回報就是了。”
(本章完)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