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萬清看著詹貴,緩緩地點了點頭,似乎是對他這種態度的肯定。便聽郝萬清又道:“回頭我會派大約十來個人到你船行去,他們的身份都是大明百姓,你下次再派船去南洋貿易的時候,就以開設商棧的名義讓他們在當地駐扎下來。至于后續的事宜,會有專人告知你該怎么做。”
詹貴也算是見過世面的人,一聽便已經明白了七八分――海漢人這是要往西洋番人的地盤上埋釘子啊!至于海漢人為什么要這么做,詹貴根本不需要詢問郝萬清就能想到,以海漢目前的發展勢頭,今后將控制區向南海擴張幾乎是必然的趨勢,而婆羅、滿剌加、巴達維亞這些地方都是扼守重要航路的要點,以海漢人的脾性,這些地方恐怕還是要拿在自己手里才能放心,就如同他們在珠江口所采取的那些措施一樣的道理。
詹貴心知現在如果應下來,那日后這些地方要是爆發了武裝沖突,自己的船行多半首當其沖就要倒霉,海漢人要是打贏了倒也罷了,要是沒能取得戰爭的勝利,那他詹貴以后也就不用再惦記到這些地方做買賣了。不過他也很明白郝萬清特地將他從三亞港請來這里商談,并不只是征求他的意見而已,更多的成分恐怕只是要在這樣一個場合來將安全部的這種安排告知他而已。換句話說,這種安排大概是不容他拒絕的。
詹貴并不打算嘗試去拒絕對方,因為這樣做的后果他實在難以預料,這種風險還是不要隨便亂試比較好。他想了想才應道:“若郝主任已經有了萬全之策,那小人愿意配合。”
郝萬清贊賞道:“很好,那接下來還會有一些問題需要你回答,配合我們做一些調查工作,不會耽誤你太長的時間。”
“好說,好說。”詹貴連忙很客氣地應道。
郝萬清叫了手下人進來,將詹貴請去了另一間房中,開始對他一邊詢問一邊寫下記錄。問題基本都是以南洋的各處商港狀況為主,例如當地的環境情況、物價水平、民間風氣、武裝力量狀況等等,問題問得非常詳細,往往一個項目下面至少有二三十個問題需要詹貴作答。詹貴心知這事關系到今后自己的富貴安危,也不敢隨意作答搪塞過去,只能一道一道地想清楚之后再作出回答。
詹貴也不知自己答了多少道問題,不過當他感到自己肚子有點餓的時候,便有人送來了午餐,并告知他有半個時辰的進餐和休息時間。
這頓工作餐倒是很豐盛,有雞有魚,四菜一湯,而且味道不錯,詹貴在三亞待的時間長了,一見便知這是集體食堂的首長特供餐,普通歸化民想吃這種套餐可是得花上好幾元流通券才行。詹貴吃飯的時候,郝萬清也來了一趟,不過他并沒有待多久,只是翻看了一下問詢記錄,跟詹貴寒暄了幾句,便又匆匆地離開了。
在經過了短暫的休息之后,問詢繼續進行,兩名工作人員不厭其煩地向詹貴詢問他所知有關于南洋各商港的一切信息,到后來問得詹貴說話都有點顛三倒四語無倫次了。
直到天色都已經開始擦黑的時候,問詢才終于宣告結束,坐了大半天的詹貴站起身來,發現自己居然渾身酸疼,想來應該是太過緊張所致。這時候郝萬清再次出現,向詹貴的配合表達了謝意,并派車將他原路送回到三亞新城。
安全部辦事的效率非常高,詹貴的船行隔天便真的來了十多個人,帶隊的人向詹貴出示了安全部的證件,以及另一件讓詹貴感到意外的東西――海運部造船廠的訂金繳納通知書,上面寫明“現已通過商人詹貴購船申請,請于三日內至海漢銀行繳納購船訂金,攜繳費憑證與此通知書至勝利港造船廠辦理購船手續”。
這個意外的驚喜無疑給從昨天開始就一直惴惴不安的詹貴帶來了極大的安慰。他甚至都還沒有來得及去另外幾處造船廠所要求的機關開具證明,這購船通知書便發過來了,很顯然能辦到這件事的只有海漢安全部的那幫人了。因為昨天郝萬清已經很明顯地暗示過他,只要答應了給予安全部足夠的協助,那么購船的事情就好說――當然如果說他當時拒絕了郝萬清的要求,那么購船這件事會朝著哪個方向發展,那就真不太好說了。
雖然協助海漢安全部到南洋的商港從事情報活動,對詹貴來說有些冒險,但毫無疑問這種冒險所得到的回報也是非常高的,這還什么都沒做,海漢人便已經批準了他的購船申請,不難想象如果相關的事情進行得比較順利,那他肯定可以得到海漢人更多的信賴,以及更多的實際好處。
為了能夠把這件事辦得妥妥當當,詹貴決定這次得親自率船隊跑一趟才行。另外有很多南洋地區的風土人情、注意事項,他也得先跟這些安全部的人好好溝通一下才行,不然這些人去了之后要是沒幾天就露出馬腳,那到時候倒霉的可不止是他們,詹家船行好不容易在南洋各處商港所建立起來的商業信譽也會因此而大大受損,這種東西可不是拿些許銀兩就能衡量的了。
詹貴花了三天時間跟這幫人泡在一起,努力將自己在南洋的一切見聞都說給了他們知曉,要不是安全部這邊催時間催得比較急,詹貴覺得起碼還得再說個三天才行。不過好在從三亞出發到南洋的各處港口也需要一些時日,現在沒有講完的事情,可以留到路上慢慢講。
“回去吧!過兩個月就回來了!”詹貴站在船頭,一邊朝碼頭上的家人揮手,一邊大聲地呼喊著。
盡管一開始可能還有些不情不愿,但詹貴最終還是決定了好好跟海漢情報部門合作,替他們在南洋地區開始布置一張情報大網,為將來的擴張提前作準備。
(本章完)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