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全方位介入
對于隔海相望的安南國,執委會從一開始就沒抱有對其進行直接統治的打算,而是希望通過施加軍事、經濟、政治、文化等諸多方面的影響力,來實現對安南政權的間接控制,最終將其定位為海漢政權的仆從國。現階段對北越朝廷提供的各類軍事援助,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為了實現這個遠景目標。
安南國內的情況是權臣當政,南北都是如此,只不過北邊是武將當家,南邊是文臣做主,而皇位上的黎氏帝王都只是傀儡而已。海漢選擇了扶持北越,自然也就將北越的軍隊系統作為了重點對象,通過不斷地為北越培養新軍和高級軍官,來逐步增加海漢在北越軍中的影響力。
這樣的措施的確具有一定的效果,例如首批接受海漢培訓的北越軍官鄭廷等人,現在在北越軍中已陸續進入到前線主戰部隊的高層。雖然這些北越軍人對于海漢的某些做法并不一定認同,甚至還抱有一定的警惕性,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接受過海漢式培訓的軍官幾乎都已經必稱海漢如何如何,以海漢的模式為衡量標準――畢竟海漢民團自從出現就一直戰無不勝,這樣無可挑剔的范本也沒有第二家可選了。
就現階段軍援所取得的成果來看,盡管海漢暫時還無法左右北越的軍事動向,但在北越軍方的影響力已經初具規模,特別是在軍火貿易方面,海漢基本上已經壟斷了北越的軍火市場。現在除了火槍、火炮以及相應的彈藥和零配件之外,海漢還開始向其大量出口腰刀、矛尖、板甲、鐵絲網等武器裝備。這些東西的技術含量不高,而海漢大本營就有鐵礦,再加上先進的生產模式,可以將成本控制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上,向北越的出口價格甚至要比其自己生產的成本低了近四分之一。
在價格、質量都相差不多的水平下,軍方高層自然會更傾向于選擇象征著強大戰斗力的海漢裝備,于是現在北越軍中新購入的武器裝備有八成以上都是進口貨,小到精鐵制的皮帶扣,大到重逾千斤的火炮,統統都打著“海漢制造”的烙印。從去年開始花費重金組建的北越護****,目前算得上是北越手中的王牌精銳部隊,其裝備更是清一色的海漢造,甚至連軍隊編制也由原來的明式改為了海漢式,連排級軍官都是出身于涂山訓練營,而營級以上的軍官全部都要分批到勝利港接受進修培訓,獲得勝利港軍校頒發的結業證書已經開始成為了北越軍官們晉升高級軍銜的必備資歷。
如果不是迫于經濟壓力,北越軍方甚至還想向海漢采購幾艘勝利港造船廠出產的“探索級”戰船。早在上半年的援越行動結束之后,北越軍方就已經打聽過這種先進戰船的價錢,但海漢方面的報價直接讓他們打消了這種不切實際的念頭――配備了完整海漢風帆和舵輪體系,以及全部艦炮的“探索級”戰船,報價竟然高達每艘兩萬五千兩白銀!
要價這么高,海漢這邊也是有充分理由的,船上總共有左右各五前后各一共計十二門艦炮,這十二門炮加上特制的機械制退炮座,價值就超過一萬五千兩了,再加上海漢戰船獨有的帆桅和舵輪,這個報價已經很“良心”了。為了能讓北越軍方的高層人員了解這種戰船的性能,錢天敦甚至還特地從大本營調了一艘戰船過去,邀請了北越軍方的高層人員乘坐這艘船出海并進行軍事演習,以證明這種戰船的性能對得起它的高昂價格。
海漢這報價中的水分到底有多少,北越軍方并不清楚,但有一件事很明確,那就是北越軍方現在口袋里沒錢。盡管對海漢戰船的性能非常眼饞,但軍費早就捉襟見肘的北越軍方已經拿不出更多的錢來組建自己的艦隊了――哪怕是買一艘回來當旗艦使用都已經沒有足夠的經費了。因此盡管海漢這邊使用了各種手段來進行推銷,但最終仍然沒能拿到來自北越的訂單。
不過“海漢軍工”的負責人白克思倒是一直沒有放棄這個項目,據說近期已經和勝利港造船廠、海漢銀行溝通好,打算向北越推出軍備貿易專項貸款,以北越沿海地區的幾個租界的永久歸屬權為抵押,由海漢銀行提供購船貸款。正好這次鄭柞上門談判,白克思也摩拳擦掌地準備好好地忽悠他一把。
“說到實際影響力這事,我也有話說。”寧崎看到幾個武官系統的人討論得熱火朝天,當然也不愿被他們占去了全部風頭。
“北越雖然是個軍政府,但我們也不能只引進軍人背景的短期留學生,應該效仿我們現在對大明的做法,讓北越的達官顯貴們把家里的子弟也送來這邊接受我們的教育。當北越的整個社會上層對我們的看法趨向友善的時候,影響力自然而然就有了。”寧崎顯然對此也早就打好了腹稿,不慌不忙地說道:“現在各級教育機構中本來就已經有留學生的編制,再增加一個招生對象也不會很麻煩,無非就是民政部門多一道審查登記的手續而已,但這樣的做的好處卻顯而易見。”
“這個可以有。”陶東來對寧崎的建議十分贊同,連連點頭道:“上半年就忙著打仗的事情了,文化傳播這一塊的工作有所放松,現在趁著形勢比較好,要抓緊時間把這個工作抓起來,最好是能把招收留學人員常態化,制度化。今后我們控制的地區肯定不止現在這一點,以后就可以把這套成熟的經驗推廣到其他的國家和地區。”
目前海漢對外的文化推廣工作,成效比較明顯的當屬大明。在相關部門的運作之下,目前勝利港地區的教育機構已經接收了超過百名留學生,年齡段從七八歲到二十出頭不等。其中絕大部分留學人員都是來自于跟海漢有商貿來往的各個商家,而這些人選擇到三亞留學的目的大多也是為了日后能夠學到海漢的各種獨門生產技術,希望能將帶回大明。
當然執委會并不擔心這些生產技術外泄之后會給自家的生意帶來競爭者,事實上被列入職業培訓的生產項目基本都不太可能依靠手工作坊式來進行大規模生產,例如玻璃器之類,就算在大明境內能夠仿制出來,其生產成本也根本無法降低到海漢現有的水平,想要跟海漢貨爭奪一線市場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教育部門則是希望通過這種職業培訓,逐步培養出一些真正對海漢文化感興趣的留學人員,等這些人學成回到大明之后,就會成為海漢文化的義務宣傳員,從而吸引更多的人來到海漢統治區從事貿易、學習甚至定居。
“你們軍方、文化界都表態了,那我就代表工商界也簡單說幾句。”等眾人討論完寧崎提出的意見之后,施耐德也開口切入了話題:“我們和北越的貿易已經開展了一年多的時間了,有句講句,我們對北越的貿易順差的確太大了一點,有時候連我都感覺快要把北越給榨干了。北越現在能向我們出口的產品很少,就只有糧食、木材、藥材、皮毛等有限的幾個種類,有些技術含量不高的加工項目,比如木材、藥材之類的粗加工,我覺得完全可以放在當地進行,無非就是投錢辦一些手工作坊而已。這樣一來節約我們有限的運力,二來也扶持一下當地的經濟。”
“幫北越搞粗加工產業沒什么問題,但這么做也解決不了現在貿易量不平等的狀況,除非能在北越找到更多的高價值商品。”寧崎對施耐德的說法提出了質疑。
“那邊并不是沒有好東西,只是我們暫時還沒有能力去開采而已。”對于這個問題,白克思可是早就已經做過了研究,聞便接過了話頭:“越南中部的多樂、達農、昆嵩、林同幾個地方,有大量的鋁土礦可以開采,根據我們手上所掌握的資料,我剛才說的這幾個地方加起來,鋁土礦的儲量已經超過40億噸,以現有的生產能力足夠開采幾百年了。另外北越沿海地區有相當多的鈦礦,既有原生礦,也有風化殘積礦和濱海砂礦,從北邊的芒街、清化到中部的順化、歸仁,一直到中南半島南端的頭頓、河仙都有分布,富礦品位能達到30%以上,很有開采價值。至于鐵礦就不用多說了,河靜石溪鐵礦的儲量比我們一直念念不忘的石碌鐵礦還多了三分之二,而且礦石的含鐵量更高,也同樣能夠進行露天開采。除此之外,那邊的鉛、鋅、磷等礦藏也有不少,有條件了可以一一進行開發,根本不愁沒有出口的商品。”
“開礦這事還是不要太急了,海南島上的礦都還有一大片沒開呢!”對于白克思所表現出來的熱切,陶東來并不是很認同。在執委會的規劃當中,海南島西部的石碌鐵礦一直都是未來的重點開發項目,至于海外其他國家的礦產,執委會的態度就是暫時只開發具有戰略價值的地方,例如黑土港的煤礦。至于那些海南島本土就有開發條件的礦產,陶東來認為并沒有繞遠路去他國進口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