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個月之前的遠征中戰死的士兵,早在二月就已經辦完了后事,發放了撫恤金和獎勵。而這次的授獎儀式,所針對的就是活著的對象了,少了幾分悲戚之氣,而多了不少慶祝的成分。
軍方的戰功統計方法并沒有采用同時代東亞軍隊的首級記功方式,而是更為科學的近現代軍隊的作法,以戰斗任務的重要性和完成度作為考量基準,再參照完成過程中的具體表現,來確定戰功的等級。
首先頒發的是各種集體功勛,所有跨海參與了安南戰役的人員,包括民夫、后勤人員在內,全部都能獲得一枚銅制“援越之戰紀念章”。當然這紀念章可不是有名無實的樣子貨,所有的非軍事人員將得到執委會發放的十元流通券作為獎勵,而軍方人員的獎勵則高出一倍――這也算是向民間發放戰爭紅利的一部分。
這一決定立刻招來了數以千計圍觀民眾山呼海嘯一般的叫好聲。軍隊打贏了仗,發點獎勵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從來沒聽說過給隨軍民夫也發錢記功的作法。或許在此之前民間還對執委會大量征發民夫參戰有少許異議,但如今能拿到實際的報酬,少部分人的不滿情緒也就很難再有市場了。
而所有參戰軍官除了紀念章和獎金之外,還將獲得相應的軍功資歷章,這可就是將會一直佩戴在作戰服胸前的個人履歷了。軍功資歷章基本是參照后世本國軍隊的標準,在胸前以長條形排列,每排三枚。第一排正中是“級別略章”,以顏色和上面的五角星數目來區別不同級別的軍職。左邊是“軍齡略章”,上面用一道道的色條來顯示軍官的軍齡,每年都將進行更換。不過因為海漢民團成軍時間較短,目前所有軍官的軍齡都是一樣的。而這次所頒發的“紀念略章”以及稍后個人授獎會得到的“功勛略章”,也可以佩帶在胸前,以顯示軍官的個人資歷,增加軍方人員的個人榮譽感和歸屬感。
例如軍方一把手顏楚杰,現在可以佩戴在胸前的軍功資歷章就有綠底紅杠的“一年軍齡章”,藍底雙銀星的“正營職級別章”,以及“援越之戰資歷章”。不過這個待遇最低也是從排級軍官開始享受,所以這第一次的授獎儀式上,還暫時不會有歸化民戰士得到軍功資歷章的獎勵。
然后是參戰部隊的各種集體功,第一個授獎的便是在這次戰役中屢立奇功的黑土港特別作戰連隊。特戰連在安南戰役中幾次深入敵后作戰,不但獲取了大量的情報,而且對敵軍的補給線造成了重創,使得南越軍無法長期固守他們在爭江以北地區的陣地。不管從戰斗任務的重要性還是從實際完成效果來看,特戰連都可以說是整場戰役中表現最為出色的一支隊伍,獲得這個獎勵也是實至名歸。
錢天敦作為黑土港的軍事主官,上臺領取了這枚集體二等功的軍功章。這不但是對黑土港特戰連作戰表現的肯定,同時也是執委會和軍委對錢天敦在黑土港地區所執行軍事發展方案的肯定。黑土港的軍事編制,也將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上升為營級編制,并且管轄范圍也由原來黑土港、涂山半島兩個據點,向南擴展到了南北分割線附近的永安港。除此之外,組建專屬于安南駐軍的水上部隊,也隨著黑土港造船廠擴建計劃的正式實施被納入了日程當中。
第二枚集體軍功章同樣也是二等功,相比黑土港特戰連,這個作戰集體的規模則要小得多,不過沒人會忽視這支特殊部隊的存在――來自于北美幫的精銳作戰小組。作為大本營中裝備最為精良的一支作戰小分隊,北美幫由聯軍總參謀王湯姆帶隊,在交戰過程中充當了前沿哨兵的角色,并且還成功擊退了數次敵軍對制高點的進攻,直接殺死殺傷的敵人就有近百人,對聯軍控制正面戰場的戰局立下了大功。唯一比較遺憾的是,北美幫里拖家帶口的大胡子約翰遜因為家庭原因,當時被留在了大本營并沒能隨大部隊參加這次作戰,所以這個集體二等功也跟他毫無關系。據說約翰遜為此也是后悔不已,賭咒發誓不會再錯過下一次的軍事行動。
第三枚集體軍功章被頒給了炮兵連隊,聯軍當時能在正面戰場上擊潰數倍于己的敵軍,功勞至少有一半都得記在炮兵頭上。而之后炮兵部隊轟擊南越軍營,還造成了南越軍的徹底大潰退,將遠程打擊火力的長處發揮得淋漓盡致。如果論直接殺傷的戰果,那炮兵部隊的收獲其實還遠遠超過了人數眾多的火槍部隊,可以說是聯軍火力輸出的主力。
港口上的圍觀民眾對于每一個得獎者都報以了熱情的掌聲和叫好聲。對于安南戰役的過程,其實通過民兵們的各種轉述,以及近期源源不斷運抵勝利港的南越戰俘,本地的民眾大多都了解到了六七分,只是一直沒有得到官方的確認而已。而今天這個儀式,讓喜歡八卦的民眾終于驗證了之前的種種傳聞,也真切地認識到海漢民團的戰力可不是自吹自擂,而是實實在在一刀一槍從戰場上拼殺出來的。
重頭戲當然還是在此之后的個人軍功授獎儀式,對海漢軍事制度框架之下的軍方人員來說,能夠在戰斗中立功,是獲得升遷的最理想也是最快捷的方式,這一點不管是對穿越眾軍官還是對歸化民戰士都是同樣適用的。事實上在這次將因為立下軍工而獲得軍職升遷的名單當中,就不乏歸化民的名字。
“民兵二連一班班長于鐵柱!”
“到!”
“根據二連連部推薦,營部核實戰功之后上報軍委,證實于鐵柱中士在作戰過程中勇猛頑強,指揮得力,現海漢軍委對于鐵柱嘉獎如下,榮立個人三等功一次,獲得軍功章及功勛略章各一枚,由中士升為上士,并一次性獎勵流通券五十元,同時獲得軍校進修資格以資鼓勵,以上獎勵即日生效!”
聽到如此豐厚的獎勵,于鐵柱向顏楚杰敬禮時都忍不住有些手抖。立功升職這事,在前幾天連長已經找他談過了,心理上多少已經有了準備,并不是太吃驚。五十元流通券的獎勵看起來不少,但對他這個級別的歸化民軍官來說,其實并不是什么天文數字了,光是這次出征回來所拿到的軍餉、津貼和獎勵,就已經有三四十元之多了。最讓他激動的其實還是最后一項,獲得軍校的進修資格。
這次出征回來之后,軍中就有傳聞說上級會成立一間專門講授作戰知識的學堂,而這個學堂與現有的識字掃盲班和針對未成年兒童的學兵班都不一樣,是專門為民團培養中層軍官的,所教授的也是都是更為高級的軍事指揮科目。于鐵柱也早早就聽到了這種傳聞,在他看來這其實是順理成章肯定會出現的事情――民團規模越來越大,而海漢軍官就這么點人,不可能一直都讓他們充當基層軍官,提拔歸化民是遲早的事,而在提拔之前,照海漢人一貫的做法,自然是要先進行一段時間的專門培訓了。
于鐵柱是一直都抱有在這個體制內好好混個名堂的打算,因此他對于這件事也是格外重視,還托了各種關系到處找人打聽內情。
(本章完)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