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買武器可以,但我們也有一些條件,當然了,我先前已經說過,跟武器價格并沒有太直接的關系。”陶東來開始給自己接下來要開出的條件鋪路。
“陶總但說無妨,只要我方能夠辦到之事,都可盡力滿足。”董煙云急忙催促道。在他看來陶東來這完全只是欲蓋彌彰而已,說是跟錢無關,這真要跟錢無關你兜這么久的圈子干嘛?
“我想董先生大概也知道,我們這邊很缺海船……不不不,你不用瞪著我,我們并不是要你們繼續提供海船。”陶東來頓了頓道:“我們希望貴方能在福建代為招募一批船匠,至于具體的待遇,稍后可以和寧先生詳談。”
作為這個時代大明統治區內海上貿易最為發達的沿海省份,福建地區所擁有的海船數目還是相當大的,相應的造船業也比較發達,這個行業的人口基數還是很可觀的。按照執委會在此之前經過各種途徑所了解到的一些信息,福建省內從事造船業或者相關行業的人員竟然超過萬人,雖然其中大部分都只是粗通木工的一般勞工,但著實也有不少擁有真本事的船匠。
瓊州島本地的造船業遠不如大陸發達,只有北邊的儋州、瓊州府城有造船廠,去年何夕還曾經去瓊州府城訂制過兩艘海船。不過自從海運部自己開設造船廠之后,執委會便通過各種渠道開始從其他造船機構中挖人,北邊但凡是有點手藝的船匠,已經有八成都搬到了勝利港來。像近在咫尺的崖州,羅升東更是把水寨里修補戰船的船匠也搜刮一空全送到了勝利港,以至于現在崖州水寨的戰船需要維護修補的時候,也必須到勝利港造船廠排期才行了。
島上的船匠挖得差不多了,執委會自然就把眼光轉移到了大陸上。除了駐廣辦在不斷地進行招收之外,造船業非常發達的福建自然也進入了執委會的視野。造船廠歸化民中的頭號技術員張天貴,就是從福建躲避戰亂逃到廣州之后才被招攬而來,對于福建船匠所具備的技術水平,海運部是非常滿意的。
董煙云不太明白陶東來的目的,猶豫著問道:“那不知貴方想招收多少船匠?”
“多多益善,我們是長期招收,對人數上不作限制。”寧崎接過了話頭,對于人力資源方面的事務,一向都是由他在負責安排:“凡是愿意來勝利港工作的,我們都會給予一定金額的安家費。舉家遷來的,小的讀書,老的贍養,這些我們都會負責。只要有真本事,我們可以保證其收入至少是在大陸的一倍以上。”
事實上遷到勝利港定居的船匠收入遠比寧崎所形容的更高,像張天貴這種水平的船匠,在福建的時候不過每月二三兩銀子的工餉,新船下水時還能拿到一點船東給的紅包,除此之外基本就沒有別的收入了。但在勝利港造船廠,僅僅只是他三級勞工的基本收入,就已經超過十元流通券,休息日加班會給加班費,逢年過節有節日福利,在技術上提出合理化建議還能得到海運部的獎金,實際算下來的收入起碼是在大陸的五倍以上了,而且家人的生活也全部由民政部門安排得妥妥當當,張天貴早就絕了遷回大陸的念頭,準備死心塌地在勝利港干一輩子了。
“那這招收到船匠的多寡,可否會影響到貴方出售的武器數目?”兜了這么久的圈子才開始提條件,董煙云當然明白對方不是無的放矢,這招船匠的事情恐怕沒有嘴上說說那么簡單。
果然寧崎點點頭道:“原則上我們還是重質不重量,主要還是看招來船匠的真實技術水平如何。我們現在并不缺勞動力,要的就是懂技術的匠人,所以招攬來的船匠會先經過簡單的技能測試,確認其水平之后,我們才會給予貴方相應的回饋――比如說每推薦來十名合格的船匠,就可以換到二七式火槍十支,或者是以七折價格采購二七式火炮一門的優惠。”
董煙云眉梢一抖,對于海漢人所開出的條件忍不住有些震驚。按照福建方面之前從“福瑞豐”手中采買軍火的價格,海漢人為船匠所付出的代價至少是一人二十兩銀以上,而這還僅僅只是招攬費用,船匠到勝利港之后的待遇是另行計算的。這挖角的力度不可謂不大,董煙云估計自家老板很難抵抗住這樣的誘惑。
只聽寧崎繼續補充道:“……為了保證貴方能夠在招攬過程中盡心盡力,我們會要求每次進行武器采購之前,貴方所招攬的船匠數目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并且會跟售賣武器的數目直接掛鉤。”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替你們招到足夠多的船匠,就不會賣武器給我們了?”董煙云愕然道。
“大概就是這意思,但也不完全。我剛才已經說了,你們能招來多少合格的船匠,就可以換到同等數目的火繩槍,至少不會讓你們白忙。但如果要大宗采購,那就必須得做得更好才行。”寧崎簡明扼要地說明道:“特別是要買我們這里出產的火炮,那就必須累積船匠人數到一定的數目才能進行交易!”
“這……這實在有些難為人了吧!”董煙云搖頭道:“招百八十個船匠倒是能行,無非是花費一些時間而已。但若是數目大了,這叫我方如何進行?再說我方要采買的軍火也不是小數目,若是每次都需要大量船匠來作為交換條件,這買賣可沒法做了!”
海漢這邊早就料到了可能會出現的問題,董煙云話音剛落,陶東來便接過話頭道:“所以出了招攬船匠的計劃之外,我們還為貴方準備了其他折衷的處理辦法。”
“哦?愿聞其詳!”董煙云趕緊追問道。
招攬船匠的確不難,許心素控制地區內的船匠起碼就有一兩千,要勻一些給海漢人用來交換武器也未嘗不可。但董煙云也不是蠢人,自然不會輕易暴露己方的實際狀況,怎么也得先叫苦還價才行。他倒是沒料到海漢人這么好說話,一抱怨便立刻就有了別的轉機。
當然這實際上并不是什么轉機,也只是執委會事前準備的策略罷了。船匠固然重要,但通過福建許心素的勢力,獲得一些別的好處和方便,同樣也是執委會所追求的目標。寧崎剛才把船匠的條件提到那么高,其實也是為了讓對方主動還價,然后再借此提出其他的交換條件。董煙云雖然也算是見識不少的老海商,但遇到執委會這幾個配合熟練的嘴炮狂魔,恐怕最終還是難逃被忽悠的下場。
“據我們所知,福建的生絲產量一直都很不錯,許大官人跟荷蘭人之間的交易,生絲也占了相當大的比重。”陶東來開始慢慢談及到第二個要提出的交換條件。
董煙云沒等陶東來把話說完,便連連搖頭道:“陶總,這生絲的貿易恐怕就沒辦法了,福建一地出產的生絲,均是提前一年或者大半年就被人定光了,貴方若是想大量采買,此時已經有些晚了。”
(本章完)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