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的山嶺攻堅戰中,南越軍一直都沒有將寶貴的火器部隊投入到戰場中,因為山嶺陣地的攻防戰的確不太適合火槍兵發揮戰斗力。但如果戰場換到了平坦的地方,南越軍就沒有理由不祭出他們手上最犀利的武器了。
而從這里再往北兩三里地,就是北越軍所構筑的山嶺防線了。從海上巡視完了這一片區域之后,偵察隊并沒有急于回永安港,而是選擇了向東航行,繞到了位于外海的昏約島后面停靠下來――王湯姆等人打算等到天黑之后,潛入岸上作進一步的偵察。
這種小規模的潛入偵察,就不宜動用錢天敦的特戰連了。不過錢天敦也沒打算就此閑著,而是提出了要和王湯姆等人一起行動。雖然也有反對的聲音,認為兩名高級指揮官不應同時深入險地,但最后坐鎮后方的顏楚杰還是拍了板,同意他們的行動申請。
入夜之后,“飛速號”才從昏約島后面轉出來,緩緩地駛向海岸。近兩個小時之后,一路摸黑前行的“飛速號”才完成了這段短短的航程,抵近了目標地點。
南越軍并沒有選擇在這處臨海的沙洲上駐扎軍隊,“飛速號”近岸后便肆無忌憚地打開了探照設備確認海岸地形,在近岸處拋錨,然后幾人登上了橡皮充氣艇,用船槳劃向岸邊。
摩根壓低了聲音道:“我從未想過有一天我會在半夜劃著橡皮艇偷渡到越南。”
“不止你一個人有這種想法!”錢天敦也壓著嗓子應了一句。
月色照映之下,肉眼很難看清這條隨著海浪上下起伏的黑色橡皮艇。抵達海邊沙灘之后,坐在前面的錢天敦和羅杰跳進水中,用手抓住船頭的把手,將橡皮艇拖到沙灘上擱淺。其他幾個人此時也下到岸上,眾人一起將橡皮艇抬到陸上,以免被海浪卷走。
“帶上夜視儀,檢查武器,以五米間隔沿著小山山腳行進,前后注意掩護。”王湯姆作為指揮下達了行動命令。
很快這支全副武裝的小分隊便沿著圍住這片沙洲的小山向西邊內陸行進。他們首先要確認南越軍營所駐扎的方位,適合己方構建防御陣地的位置,等下返回的時候再尋找一條從海邊到預定陣地的最短登陸路線。
南越軍營的防御力度顯然比小分隊在事前的預料更差,營區之外甚至都沒有布置預警暗哨――或許他們也認為北越軍不可能越過大海,從自己的側后方發起偷襲。
小分隊確認了南越軍營的布置方位,然后對預想陣地的區域進行了偵察,整個過程完全沒有驚動到南越軍。在完成了預定任務之后,小分隊不慌不忙地對登陸區進行了全面的查探――不慌不忙是事后對指揮部的說法,真實原因是因為夜間能見度太差而造成的行動延誤。
完成了所有的偵察工作之后,小分隊再次劃著橡皮艇登上“飛速號”,然后通知等在外海的“探索號”。兩艘船沒有再在這里耽擱,會合之后連夜向北朝永安港駛去。
“怎么樣?”顏楚杰掀開帳篷簾子走了進來,對剛剛回港的錢天敦和王湯姆問道。他剛才被勤務兵叫醒的時候看了下時間是凌晨四點,這個時間除了少數警備人員之外,整個永安港都還處于睡夢之中。
“二號備選地點跟我們手頭掌握的資料有些小出入,但我們認為完全滿足作戰需求,可以考慮將二號備選地點當作第二戰場。”錢天敦簡意賅地匯報道。
“有出入是正常的,我們手頭掌握的地圖畢竟是幾個世紀之后的資料,這么幾百年的時間里,這些沿海地區的海岸線肯定會有變化。”顏楚杰看著兩人在燈光下略顯疲憊的面容,打住了話頭將勤務兵叫了進來:“去通知廚房,做點熱食送過來,要快!”
“先說說我們對這個地區的偵察所得吧!”錢天敦此時仍處在興奮期,攤開地圖向顏楚杰開始講解起來。
“這個關口的寬度只有兩百米,相比南面的一號備選地點,大概只有四分之一的寬度,這就意味著我們在單位長度的防線上可以投入的兵力能達到四倍之多,并且不需要擔心出現腹背受敵的狀況。”錢天敦指著地圖講解道:“南越軍營距離這個關口還有一段距離,關口正好位于他們主營的右后方,如果我們動作夠快夠隱蔽,或許在構建好工事之前都不會被對方所發現。”
“如果對方選擇從南北兩邊翻山進攻怎么辦?”顏楚杰提出問題。
“這種可能性不大,因為山下就有一條平坦的進攻通道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在他們沒有吃痛之前,恐怕不會采用翻山這條途徑。我們會在制高點建立預警觀察哨,必要時我們就退向海岸,靠灘頭陣地和船上的炮火掩護來打擊對手。這個區域的面積太小,南越軍雖然數量多,但能夠給我們造成威脅的攻擊面很有限。”王湯姆立刻回答了顏楚杰的疑問。
“另外我們在開辟第二戰場吸引南越注意力的同時,也可以到他們的后方打擊補給線。”錢天敦補充道:“根據我們所了解到的情況來推測,南越軍在前線所屯集的糧草并不多,而且他們的運力有限,一旦補給線出問題,很快就會造成連鎖反應影響到前方部隊的戰斗力。屆時讓我的連隊去爭江活動三五天,斷了他們的后勤補給,估計南越軍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不過有一件事我們得提前做好準備,這個地方的海灘水深偏淺,不太適合修建碼頭,我們的登陸方式可能需要選擇浮動棧橋。”王湯姆提醒道:“棧橋倒是從大本營運來了半成品,但搭橋的小船可能得向北越征調才行。”
“這事等天亮之后會盡快跟北越方面溝通。”顏楚杰點點頭記下了這件事:“另外北越方面已經同意了調一批長矛兵配合我們的行動。但這批人具體安排在哪里上船,還在跟海運部協調。”
鄭廷等人抵達前線之后,便立刻向鄭柏提出要調至少一千人的長矛兵配合行動。當然這批長矛兵真正要配合的并不是海漢民團,而是北越的受訓部隊。在軍警部為這支受訓部隊設計的作戰方式當中,長矛兵是不可或缺的存在,而由于出發比較倉促,北越方面并沒有給這支部隊配備相應的長矛兵,只能從前線臨時抽調人手了。
不過大本營倒是為此做足了準備,甚至提前就做好了一千多根四米多長的木制鐵尖矛,這次一并用船運了過來,連武器都不需要北越方面準備,只要直接出人出力就夠了――這大概也是鄭柏答應得十分爽快的原因之一。唯一讓指揮部有些不安的是,這支臨時抽調的長矛部隊從未跟北越火槍兵合練過,第一次配合就要直接上戰場,這作戰效果恐怕不會太理想。
(本章完)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