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門庭若市
“快一點快一點!”王勤掀開轎子布簾,對轎夫催促道:“若是去得晚了,又得一陣好等!”
四名轎夫聞只得加快了腳步,好在從東城門出來這一截道路都很平整,走起來也還算輕快。出了東門往前走了約莫一里地,便能看到前方那座青瓦高墻的宅院了。轎子在大門口停下之后,王勤匆匆鉆出轎子,見門外已經停著好幾乘轎子,一群轎夫正坐在墻根下喝水聊天,心知自己還是來得晚了一些。
王勤走到大門口,見有兩名身著黑色短衣的青年在門口一左一右地站著,便上前遞上帖子道:“在下是代表惠州府海豐號,前來拜會貴府。”
其中一名青年結過帖子道:“請稍等。”說完便拿著拜帖返身進了院中,片刻之后出來,請王勤隨他進去。
王勤心里稍稍松了一口氣,不過仍然沒有完全放下心來,因為他昨天也來過一次,最后卻因為時間太晚,擔心不能回城而離開了,結果沒能見到此間主人。但今天王勤卻是已經下了決心,無論如何都要等到與對方會面。
果然被帶入院中之后,王勤并沒有立刻見到正主,而是被帶到了一間偏室之中等候,在這里他見到了幾張熟悉的面孔。
“高老板?幸會幸會!”“這不是張掌柜,您老人家也來了?”
一番寒暄之后,大家才各自重新落座。有仆役為王勤送上茶水點心,然后請他在此耐心等候。
會在這里見到幾位同行,王勤半點都沒覺得驚訝。自從幾個月之前,廣州市面上開始出現海漢貨物的時候,滿城的商人便都在尋找這些精巧之物到底是從哪里販運而來,王勤作為海豐號在廣州的主事者,自然也不會例外。但發售海漢貨物的“福瑞豐”商行將保密工作做得極好,這么多人打聽了一兩個月之久,也只知道這批貨是從瓊州方向來的,但具體是由何處而來,卻沒一個人說得清楚。
直到前些日子“海漢書局”在廣州城內開張,商人們才知道原來正主已經不聲不響地到了廣州,于是很多人開始主動到駐廣辦拜訪,謀求能買到那些在市面上十分緊俏的海漢貨。不過這些人的登門求購似乎都進行得不太順利,駐廣辦放出話來,“福瑞豐”是海漢商品在本地的唯一代理商,他們并不打算在廣州出售同樣的商品,但有意與海漢開展貿易的商家,可以自行前往瓊州島的某處港口采購。
大部分聽說這個消息的商人都覺得海漢人是吃錯了藥,我們現在捧著銀子上門求購,你不賣就算了,還讓我們自己去瓊州島那么偏遠的地方進貨?誰不知道瓊州島那地方一窮二白,島上大部分居民都是黎族蠻夷,怎么可能制作出那么精良的玻璃器皿,這幫海漢人一定是有什么陰謀!說不準他們那地方就是個海盜窩子,等著廣州的商人們裝著滿船的銀子去自投羅網呢!
而對于此事,與海漢人一直保持密切關系的“福瑞豐”卻是沉默應對,并沒有對市面上的各種猜測表態。站在“福瑞豐”的角度上來評價此事的確有些尷尬,一方面他們并不希望有其他的商家成為海漢的分銷商,來分潤自己目前獨霸的這塊市場;另一方面他們也很清楚海漢人絕不會允許目前這種一家獨大的局面長期持續下去,而且海漢人的分銷策略勢必會帶來勝利港的繁榮,對“福瑞豐”而其實也有著諸多的好處――否則他們就不會急吼吼地在勝利港圈地投資了。
但“福瑞豐”的這種沉默卻被外界當作了某種心虛的表現,于是除了少數幾家膽大的決定去南海探個究竟之外,絕大部分商行對于海漢人的說法還是保持了觀望姿態,坐等事態發展。
直到數天之前,這批商船從瓊州島返回之后,才一下子引爆了廣州市場的商情。這次組團南下的這些商家,都或多或少地采購到了一些海漢貨物,被稱為“年度絕版”的限量版玻璃文具套裝,其身價更是在現身的同時就直接翻番上了千兩。于是所有人都知道了,原來瓊州島上真的有這么一處尚未發掘的寶藏,那些當初猶豫不決的人更是捶胸頓足,后悔自己不該如此膽小,結果錯過了這一波行情。
而后這些南下的商人又爆出猛料,聲稱當地的港口免除一切稅賦,并且海商也無需額外繳納各種名目的“買路錢”來獲取進港交易的資格。
這個消息一出,大海商們紛紛都坐不住了。他們每年向市舶司繳納的賦稅,少的幾千兩,多的要以萬兩計,如今突然冒出來一個不收稅的港口,這種誘惑力簡直就難以抵抗。雖說這港口距離廣州稍微遠了一些,但即便是算上運費,也比向市舶司納稅劃算。何況海漢人也有許多物資要從大陸采購,直接運他們需要的物資過去販賣也是很劃算的買賣。
于是駐廣辦立刻再次成為廣州商界矚目的焦點,各路客商紛紛登門拜訪,要嘛是來詢問勝利港的具體位置,要嘛就是希望能夠加入下一次南下的船隊,王勤從業的“海豐號”也是其中之一。
作為外地商號,像“海豐號”這樣的商家很難在第一時間搶到廣州市面上的緊俏商品,海漢貨的發售數量一向極其有限,王勤在這幾個月中輾轉弄到的海漢商品甚至還沒“福瑞豐”商行里擺放的展示品多。而惠州府那邊好幾戶大戶人家都已經跟“海豐號”打過招呼:只要能弄來廣州市場上熱炒的海漢貨,價錢高低不是問題。
王勤當然也想,但一直苦于沒找到貨源,而這次來到廣州之后,正好聽說了海漢港口的事情,便覺得此時是個大好時機,趕緊就抓緊時間登門拜訪。他聽說這海漢人做生意有個習慣,在一個地區往往只找一個商家作為代理,為此他們甚至都不會在廣州直接發售那些“福瑞豐”有售的商品,若是這次因為手腳慢被其他惠州府同行搶在了前面,那就真的悔之晚矣了。
王勤見在座這幾位都是廣州本地的商家,心里也稍稍平靜了一些,主動開口道:“在下自以為今早等著開城門出來,就能排到最前面,想不到各位的轎夫腳程如此之快,竟然早早就已經到了。”
那高老板道:“我跟張掌柜都是昨晚便在城外的莊子歇的,今天天色剛亮便過來了,雖比你早一些,但在我們之前還有更早的。”
王勤訝然道:“那豈不知天不亮就已經來了?不知是哪家的掌柜如此急切?”
“不止一家,是兩家。”張掌柜接過話頭道:“潮州府的澄海行聽說過吧?據說澄海行的劉大掌柜親自從潮州過來了,昨晚便歇在這里,今天一早就開始接著談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