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越南之行(十)
陶東來站在船頭,意氣風發地說道:“下龍灣這地方我在穿越之前也來過一次,但那時候真的不敢想象,有朝一日這地方會成為我們的領土!”
王湯姆笑道:“我現在回想起來,總覺得鄭氏有點被我們賣了還幫我們數錢的意思。”
“他們不這么做不行啊!”陶東來嘆道:“他們要是不掏錢買下我們的東西,不答應我們的交易條件,那要不了多久這些東西就會出現在敵人的士兵手里。鄭柞也算是個聰明人,很多事情稍稍一點就明白了,只不過像他這樣的人必然會局限于對外界的認知,不可能想象出我們的真實目的。他們能做的也就是走一步看一步,不過這對他們來說是徒勞的,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都會被我們牽著鼻子走。”
從涂山半島到黑土港的航程不過四十多海里,“飛速號”下午出發,日落前便已經穿過下龍灣的群島,抵達了黑土港南端的海峽。這里的海面上能看到零星的小漁船正在緩緩地向著港口方向回航,這些漁民都是已經在黑土港定居的歸化民,他們每天所捕獲的海魚也是目前黑土港地區主要的肉食來源之一。
王湯姆指向海峽西岸的小山頂道:“陶總,那個小山上有軍警部設立的觀察哨所。”
陶東來舉著望遠鏡朝那邊望過去,果然看到山頂的密林間有一處木制哨樓探出了樹梢。從那個高度監視周圍的海面,至少方圓十幾海里范圍之內的海上狀況都能盡收眼底。
“飛速號”緩緩地駛進港口,遠遠便看到顧凱、周恒行、田葉友等黑土港管委會的負責人已經在棧橋上候著了。陶東來注意到這里的港口分為了南北兩部分,南部主要是停靠一些小漁船,以及像“飛速號”這樣的外來船只。而北部則是運煤船的停靠地點,遠遠便能看到那邊的碼頭上還堆著小山一樣的煤堆。
船只靠岸之后,眾人在碼頭上簡短地寒暄了幾句,便一起下船往駐地而去。這個時候天色已經開始暗下來,因此管委會也沒有給陶東來安排什么參觀視察的活動,先按照傳統進行接風洗塵,大家吃上一頓再說。
“陶總,我們這里別的條件不行,但吃的東西還的確不錯,你可得都嘗嘗。”負責安排宴席的周恒行很熱絡地招呼道。
周恒行的確不是吹牛,下龍灣地區除了漁業資源豐富之外,這里的山地密林中也有不少珍禽異獸,這接風宴看上去雖然不算太起眼,但好東西真的不少:魚翅、海參、鹿尾、干貝、對蝦……甚至還有熊掌。周恒行介紹說這是前天狩獵隊在山林里打到的幾只馬來熊,管委會特地把前掌都給留了下來,就等著陶東來一行人抵達之后用來款待貴賓的。
當然,這種氣氛下,有菜無酒肯定不行,管委會準備了本地歸化民釀制的水果酒,雖說沒白酒那么有勁,但也總比沒有好。
陶東來打趣道:“你們幾個家伙,是不是在這里犯了什么錯誤,現在準備用這些手段來腐蝕拉攏執委會派出來的地方巡視組?”
“哥啊,這你可就太冤枉我們了。”顧凱連聲叫屈道:“這些東西在本地真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兒,也說不上有多大的經濟價值。軍警部專門組織了一支捕獵隊,打回來的野味我們吃不完,多數都送去公社食堂做成大鍋菜分給歸化民吃了。不信明天我帶你去公社食堂看看,這里的歸化民吃肉的時候可比大本營要多出不少。”
顧凱所說的的確是實情。拓殖隊在抵達這里建立起初步的社會體系之后,一個重要的問題便是要解決這里日益增多歸化民的吃喝問題。目前黑土港的常駐人口已經超過了三千,而且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在采礦區工作的重勞力,這么多人每天所要消耗的食物數以噸計,管委會在后勤上的壓力可想而知。
在開埠之初,管委會只能保證基本的糧食供應,每個移民都能獲得食物,但數量和質量都十分堪憂,甚至相當一部分非勞力移民只能得到每天兩頓食物的供應。而這種情況也間接地影響到了煤礦的生產,吃不飽肚子的礦工們無法保證長時間的高強度工作,即便是管委會投入了更多的勞動力到礦區,這種生產效率低下的狀況也并沒有得到好轉。
主管民政的周恒行向管委會提出了建議,認為應該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后勤,特別是伙食的供應上,以保證礦工們能夠有足夠的生產力。在經過管委會的討論之后,這個后勤改善計劃分作了兩部分進行,一是向越南方面開展貿易,就近買糧以便讓本地居民都能吃飽肚子,二是組織了打漁船隊、狩獵隊,并修建禽畜飼養場,以保證本地居民能夠獲得更多的肉類食物。
在和北越開展食鹽交易之后,管委會便已經開始用以物易物的方式從紅河三角洲地區購入稻米,而且成本遠比從大本營運來糧食要低。同時管委會在交易過程中還向北越商人購入了不少禽畜,在黑土港進行人工養殖,這次運去涂山半島充當活靶子的十多頭豬就是其中一部分。再加上漁業和狩獵兩部分的收獲,目前后勤部門每天能夠向本地居民提供的肉食產品總量接近千斤左右,如果算人均肉食供應量,黑土港目前的水平至少是大本營的兩倍以上。
這也是黑土港沾了人口資源的光,有充足的人力可以指派去做更多的事情。而大本營的勞動力一直處在捉襟見肘的狀態,肉食供應主要依靠農場的禽畜養殖基地。因為水手資源有限,絕大部分能操船的漁民都被轉為了船員,因此勝利港雖然還有幾艘船天天出海,但漁業資源的獲取量也并不大。而狩獵隊只在登陸之初組建過,后來因為勞動力緊張而不得不解散,只有居住在深山老林中的黎苗山民會定期送來一些獵物,用以換取糧食、食鹽和鐵器。
盡管黑土港的肉食供應也是以穿越眾和軍警人員為優先對象,但因為供應量足夠大,所以本地歸化民所能獲得的肉食倒也不少,而且種類豐富多樣,山珍海味無奇不有。僅就食物這一項而,黑土港歸化民的待遇的確是要好于三亞大本營。
陶東來聽了解釋之后這才點頭道:“黑土港跟三亞的歸化民數量其實很接近,之所以在伙食供應上的差別會這么大,我看主要還是因為產業結構不同。”
黑土港這邊主要以煤礦開采為主,相關配套產業所需的勞動力并不算太多,而基建項目大部分都已經完成,因此有不少剩余勞動力可以用來派遣到后勤保障的工作上。但大本營的產業擴展和基建項目幾乎從未停止過,勞動力永遠都是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自然無法更多的顧及到后勤方面。不過這樣的情況隨著大本營引進移民的速度逐步加快也將得到緩解,在今后的一段時間里,勝利港的每月到港移民數量有望突破三千人,屆時陶東來也總算是能讓抱怨不斷的寧崎暫時對勞動力問題閉嘴了。
而黑土港方面隨著開發進程的逐步鋪開,終究還是會有越來越多的建設項目要上馬實施,對于勞動力的需求也會慢慢變得緊張起來。特別是管委會現在已經開始把眼光轉向了東北方向的廣西地區,這就意味著黑土港會有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對外的貿易當中。
不過關于伙食和勞動力的話題并不是眾人所關注的重點,很快話題便來到了這兩天在涂山半島進行的貿易談判上。陶東來向眾人詳述了這次談判的經過和所獲得的成果,席間不時爆發出一陣陣的歡呼聲。對于黑土港管委會的這些人而,此次所達成的這些協議會對黑土港的發展起到多大的促進作用,根本就無需陶東來再做詳細的說明了。
“我提議,大家一起敬勞苦功高的陶總一杯!”周恒行舉杯起身大聲說道,眾人也紛紛舉杯響應。
陶東來喝了這杯酒之后,沉聲說道:“各位,黑土港的存在對我們今后的發展速度能起到多大的推動作用,這個事情已經反復強調過多次,我就不再重復了。我想說的是,執委會一直非常重視黑土港的發展,并且也愿意從物資上、政策上盡可能地扶持黑土港,但這樣的扶持政策也是有限度的,終有一天黑土港還是得開始獨立運作。目前大本營面臨的發展困難也很多,在短時間內可能不會有太多的資源投入到黑土港這邊了,所以大家得從現在就開始振作起來,籌劃好黑土港的未來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