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掌柜對問題的看法則更為深入一些:“嘉靖、萬歷年間朝廷征調廣西苗人入瓊戍守,便是為平黎峒叛亂而來,兩族互相視若仇寇數十年,即便是官府征發兵役,這兩族的士兵也絕無混編可能。如今貴方的民團竟能同時收容兩族青年,殊為不易也。”
陶東來道:“黎苗兩族以前打來打去,最終的目的其實不過是求口飯吃,是為了自己的生存而戰。現在我們海漢人來了,只要替我們做事,就能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有餉拿,病了管醫死了管埋,有孩子的還能送進我們的學堂免費讀書識字,你說他們還有什么理由再繼續打下去?只要能有安穩的好日子過,誰會愿意沒事就打來打去?”
李掌柜愕然道:“民團竟有如此待遇?這養一支民團的費用只怕要勝過崖州駐軍不少!”
陶東來只是笑了一下,并沒有回應李掌柜的這個問題。養一支職業軍隊的費用的確很高,因為這一百來號人幾乎不能創造出任何價值,反倒是每天都要在他們身上花費不少。如果跟崖州那些衛所兵相比,那么這支海漢民團的待遇簡直就是天堂。但關于這支隊伍的具體信息,陶東來并不打算向外來者透露太多,在任何國家的任何時期,一支軍隊的維持費用肯定都是軍事機密,執委會組建的這支民團自然也不會例外。
船上的貨物和現銀,自有兩邊的相關人員負責清點卸貨,而幾位頭面人物則是在陶東來的帶領下來到了一號基地。這里不僅是穿越眾在勝利港的陸上大本營,同時也是執委會有意修建用來向外界展示實力的“形象工程”,初次來到勝利港的客人肯定是要被帶到這里游歷一番的。
一號基地現在占地面積約為四十余畝,整個基地的形狀呈五角形,每個角上都各有一處突出的菱形工事,建有結構堅固的石制碉堡。這五個碉堡高達兩丈有余,朝外的墻面上建有數個用于t望和射擊的槍眼,在各個防御面上都能做到無死角射擊。
基地的寨墻高約一丈,厚約七尺,周長超過一里。能在短短兩個多月中建成這么大的工程,這道寨墻自然不可能全都是用石頭砌成的,除了五個角上突出的棱形碉堡之外,其他地段的寨墻都是用木頭打樁排墻,中間夾土夯實。最近幾周,騰出手來的穿越眾又在現有的寨墻上加筑了兩段更高的工事,讓一道寨墻上形成高中低三段防御位置,讓使用火器的守軍能夠構成簡單的立體火力網。軍警部打算等以后水泥的產量上去之后,再想辦法重新修筑更為堅固的混凝土寨墻。
在寨墻之下,還有一道圍繞整個一號基地的壕溝。這道微型護城河寬約六尺,深只有五尺,從上游引入田獨河河水灌滿壕溝。壕溝中還設置了一上一下兩處通水閥門,可以用木制水閘來調整壕溝中的水位高低,主要是用來應對雨季時可能會出現的田獨河水位暴漲。雖然這道壕溝的尺寸不大,實際防護作用有限,但軍警部認為目前的南海軍事力量中應該還沒有誰有這個能力可以突破火力封鎖,攻到壕溝的位置來填河。
在一號基地的南北兩面各設有一個出入通道,戰時可以將厚達一尺的木制吊橋收起以加強防御。整個一號基地從外面看起來完全就是一座擁有完備防御工事的小型城堡,軍警部下一步甚至還計劃鑄幾門小炮放到寨墻上的碉堡中,把這幾個碉堡直接變身為殺傷力更大的鬼子炮樓。
兩名商行掌柜看到這外形怪異,似驢非馬的寨堡自然又是大吃了一驚。他們雖然絲毫不懂軍事,也看不出這怪模怪樣的寨墻和石堡究竟有何種威力,但修筑這樣一個寨堡需要耗費多大的人力物力,卻是不難估計出來的。單單只是寨墻下這道六尺寬的蓄水壕溝,起碼就得數百人勞作數月才能完工。當然,他們并不知道海漢人自有投機取巧的手段,是采用了超過人工效率數十倍的挖掘機修建了這道壕溝。
(本章完)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