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平安察覺楊秋生的目光落在身邊的程書書身上,也跟著轉頭,他正想問是否這塊地另有隱情。
“村里的歷史你知道吧。”楊秋生收回視線問道。
“嗯,五十年前就是大武舊地,小程一家好幾代都在村里生活。”趙平安如實回答。
“你現在住的屋子,是小程叔叔準備娶媳婦時建的,房子剛起到一半,他和老父親出海就出了事,多少……你懂的。”楊秋生說得很直白。
“原來是這事啊。”
趙平安松了口氣。只要地塊沒有糾紛,他就不在意前主人是否半路出事,笑著道,“我不忌諱那方面的事。”
開玩笑。
別說他是個重生者,本就天命加身,光是來自傳八代的民間法脈,就能鎮住一切妖邪晦氣。
“你奶奶同意嗎?”楊秋生追問。
程書書指了指桌上的地契:“奶奶出門前親手交給我的,錢我們家也收了。”
“那就行。”楊秋生終于放下疑慮,開始著手更改地契手續。
仁鳳村地處邊境前線,購地建房的手續相對寬松,流程也極其簡單。
辦妥后,趙平安與程書書告別。
程書書要去隔壁田安村私塾上課,早就說好,出門后就直接走了。
趙平安則去了隔壁的雜貨鋪,買了墨斗、指北針羅盤、鋤頭等工具,一共花了三兩銀子,心疼得不行,抱著回了家。
家中無人。
李玉蘭姐妹雖然知道趙平安能賺錢,但也不想一直躺著吃喝,今天去隔壁村幫曬海帶,一天能賺五十文錢,還包一頓飯。
趙平安回家后先用羅盤定了方位。
“坑前不坑后,坑左不坑右……”
花了半小時把水井位置定在廚房后門前,又拉墨斗畫線,在預測好的吉時拿起鋤頭撅下一把土,算是正式開工。
“啊,忘記祭水母娘娘了。”
趙平安前世跟著親爹到處給人看風水,只學了點堪輿皮毛,直到開工才想起挖井也有講究。他趕忙扔下鋤頭進屋找香燭貢品補上。
“平安哥,教書先生被鎮上大戶請走了,今天不上課。”程書書進院時看到趙平安蹲在院子左側拜香,好奇走過去。
“這不是動土了嗎?還蹲著拜香,是不是對神明不敬……”
程書書知道趙平安不迷信,但真沒想到他能隨性到這種程度。
井挖下去能出水嗎?
趙平安把香隨手插好,站起身:“有心,不在乎形式。”
程書書無話可說,指了指西邊:“我剛回來時看到村西頭老王家在拆房,舊磚不要了,應該便宜。要不要運點過來省點錢?”
“可以。”用舊磚砌井壁,大多數人嫌臟嫌丟臉,趙平安卻無所謂,“全要了,剩下的還能鋪周圍地面,你幫我聯系。”
“好,我這就去牽小毛。”程書書朝牛圈走去。
“路過村中心幫我吆喝一下,每日一百五十文,包兩餐飯,招人挖水井,最少要五個人。”趙平安交代。
挖井是重活,他直接開出三倍工錢。
“好!”程書書應下,給毛驢套上板車離開了。
工錢高,不一會兒就有人上門報名。
趙平安認真挑了八個身強力壯的,自己站在一旁當起監工。
因為給得多又管飯,工人們干勁十足,兩人一組輪換,不一會兒就挖下去好幾米。
村里現有一口大井有十幾米深,但水線距地面僅五米不到。
趙平安對照判斷,今天有希望挖出水來。
這期間,程書書拉來了青磚。
趙平安得知,無論是否缺角,一律三塊磚一文錢。
他怕被別人搶走,又額外雇了兩名幫工。
一車又一車磚頭從村西運來,堆在院子里。
臨近中午,八人輪挖不止,井已達七米,但土質依舊干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