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以為,這一場奪嫡之爭已經落下了帷幕,最后的勝利者便是在深宮中的皇長子了——事實上,不管是劉彘還是劉榮、甚至是栗姬都覺著,這件事情已經沒有了可以爭執的余地。
如今皇帝的身體本就好像是回光返照,回光返照能堅持多長時間?
堅持不了多長時間的!
皇十子年幼無知,只有十歲而已,就算是皇帝能夠再活個三五年的時間,也不過是十三四五歲,難道皇帝還能夠將朝政交給這樣子一個年幼的孩子嗎?
交給皇十子,不就是等同于將皇權交給太后、乃至于皇后?
無論是竇太后還是如今的王夫人,這兩位誰掌權都會滋生出外戚勢力——甚至竇太后掌權的話則是更為恐怖,因為她說不定會廢黜皇帝,讓梁王登基。
皇帝會讓自已的皇位落在自已的弟弟手里嗎?
不會。
所以皇帝目前的選擇就只剩下一個了。
皇長子劉榮!
只有兩個人對這件事情有些“質疑”,一位覺著皇位不一定會落在皇長子劉榮的手里,而另外一位則是完全確定,這個皇位落不到皇長子劉榮的手里。
覺著一定不會落到皇長子手里的人,乃是“官渡侯”陳熙。
而覺著皇位不一定會落到皇長子手里的人,乃是“皇帝”劉啟。
是的.....
景帝同樣不想將皇位給劉榮!
有且只有一個原因。
“此子不類我”
非常簡單、非常干脆,也非常具有殺傷力的一個原因!
太祖皇帝劉邦為何不愿意將皇位傳給劉盈?因為“此子不類我”,所以他先是想要將皇位傳給“此子類我”的趙王劉如意,甚至不惜因此和多年夫妻呂雉鬧掰。
后來發現趙王劉如意不過是表面上“類他”,所以就干脆利落的放棄了戚姬,只是把趙王打包扔到了趙地,留下一個戚姬給呂雉出氣。
文帝為何會想要將皇位傳給劉啟?難道只是因為劉啟是他的嫡長子?
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而已,另外一方面的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此子類我”。
此子不類我是劉氏皇帝們心中最畏懼也是最痛恨的、是他們內心深處誰都不能觸碰到的一個傷疤!
觸及此事者。
死!
而劉啟之所以會猶豫的原因,其實也正是世人以為奪嫡之爭落幕的原因——劉彘實在是太過于年幼了!哪怕是有陳熙這個官渡侯在,他也不能夠確定陳熙到底是不是能夠壓得住太皇太后+太后的雙重組合!
若是能壓得住,他自然而然就可以放心了。
若是壓不住.....
景帝長長的嘆了口氣,心中帶著些許的猶豫和悲憫。
若是壓不住的話,就只能夠看看上蒼會不會再給他幾年的光陰了!
.........
景帝十五年,夏末。
磅礴大雨落在地面上,在劉榮已經做好了準備接受皇位的時候,此時的劉彘也在拼了老命的想找到一個“活下去”的機會。
是的,他必須是要找到一個機會才能活下去。
劉彘明確的知道,自已參與到了奪嫡之爭后,就已經沒有了退路,劉榮大抵上是不會放過自已的——他之所以幫劉榮,是因為他知道,梁王登基之后一定不會放過自已!
一個有可能不會放過自已,一個一定不會放過自已,這還用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