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恒思索之間,便聽到大殿外的腳步聲,而后內侍以及陳熙便走了進來。
陳熙見到劉恒后,便行禮道:“臣參見陛下,陛下長樂無極——”
“陳熙”的身上其實并非是沒有身份的,他也不是“白丁”。
因為陳云是身兼兩個身份,其一“官渡侯世子”,其二“文候”,所以陳熙也同樣是“文候世子”,因此他可以在劉恒的面前自稱“臣”,而非是“小民”。
劉恒只是笑著看向陳熙,擺了擺手,讓他不必如此拘禮,而后便與其攀談了起來。
“方才我與你父親談及抑制商人的行為,你父親說商人并不會因此而放棄行商,朕卻擔憂此舉會影響到大漢的恢復。”
“你對此有什么看法?”
陳熙方才坐穩了身體,便聽見了劉恒的話,他微微皺眉思索,而后給出了答案。
“陛下,不知陛下所說的抑制商人是從什么角度來抑制呢?”
陳熙沒有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反而是先提出了自已的疑問。
他解釋道:“不同抑制商人的策略會帶來不同的后果,有些足以令商人反目,有些則是不會。”
“因此臣并不知道陛下與父親到底誰的猜測更為傾向于現實。”
劉恒看著陳熙的解答,臉上不由自主的浮現出一抹笑容:“遠之啊,能有此子,當真是令人艷羨,若我那個兒子能有熙兒半分的爭氣,朕便開懷了。”
陳云只是微微一笑,并不附和。
實際上,劉恒方才的話是一個陷阱——陳熙若是認同他,那便需要反駁自已的父親,可若是找不到合適的答案,難免有諂媚之嫌。
而若是認同陳云嗎.....
你們父子倆這是在跟朕打擂臺嗎.jpg
所以,無論如何回答都會是錯的。
唯有如此反問的答案,才是最正確的答案。
所以劉恒才贊嘆陳熙并且表示羨慕。
劉恒看著陳熙道:“你覺著,應當如何抑制商人,才能夠讓他們繼續老老實實的行商,為大漢天下的恢復貢獻一定的力量呢?”
這一次,陳熙沒有思考,直接答道:“在地位上抑制他們,比如世上四業,列為士農工商,將其列為下九流。”
“貶低他們的精神與抑制他們的物質,不許他們享受一些高貴的物品,如絲綢、絹帛等。”
“而在“利益”上捧著他們,讓他們可以獲得利益。”
“如此一來,他們會拼命的掙錢——因為他們的所為真的能賺到活下來的錢,但他們還會拼命的培育下一代,以此來改變社會地位。”
“讓他們自已變成矛盾的個體,由此來借助他們的手來穩固社會——與此同時還能夠利用他們的地位低下,來讓“農”更加穩固。”
“哪怕“農”不賺錢了,甚至活不下去了,他們也不會輕易放棄自已農的身份。”
“如此一來,既可以達到重農抑商,又可以穩固兩者的地位,還可以發展大漢的經濟。”
“一舉三得。”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