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周亞夫嗎?他也是這樣子做的,但他思考的比陳慶更多。
他的想法是——丞相這個位置還是太危險了,等到一定的時候就把陳氏的人推上來,但是丞相和太尉不能都是陳氏的人,不然皇帝會發瘋,這個時候最有可能成為太尉的人就是他周亞夫。
這種情況下,他掌兵不是給自已找麻煩?
好不容易甩下來了這個麻煩,他可不會在背上來的。
這個時候恰好出現了“衛青”這個人,何不順勢讓衛青立下軍功,而后成為太尉掌管兵權?
衛青可是皇帝的小舅子啊。
這可是實打實的外戚勢力。
這皇帝總該是滿意了吧?
懷揣著這樣子的心思,衛青,正式進入了軍伍之中。
..........
也正是在這一年,武帝接連提拔了陳熙的孩子“陳煜”以及“陳瑞”兩個陳氏之人進入了朝堂之中,并且讓他們成為了郎中令,這算是較為有權利的官職了。
除此之外,陳慶的兒子“陳定”也都進入到了武帝的視線當中。
其中,武帝尤其喜愛的便是陳慶的孩子“陳定”了,甚至還特意為他取了一個字,叫做“去虜”,意為平定天下、驅除韃虜的意思。
在這樣子的厚愛之下,陳定也順利的進入到了此次對于匈奴的臨時戰爭隊列。
陳易、陳翊以及陳啟三人則是被武帝暫時安置在了新建立的國子監之中,宣揚自已的思想學說,而這個時候,諸子百家之人也緩慢的從天下各地朝著長安城的方向匯聚。
他們都有一種冥冥之中的預感,皇帝一定是會有大動作的!
如此帝王,怎么可能是如同前面兩位、甚至是三位、四位帝王一樣,安心的發展?
必然是要開疆拓土的!
而伴隨著開疆拓土的,也一定是巨大的改革。
這便是他們魚躍龍門的機會了。
...........
武帝八年很快的便過去了,大漢對于邊疆匈奴的戰爭也十分順利,僅僅只是一年的時間,陳定、衛青的實力便表現了出來。
他們二人分別立下大功。
只是武帝暫時壓著二人的功勞,沒有進行封賞而已。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陳氏此代幾個人的名聲也逐漸的流傳了出來,因而也逐漸的形成了一個說法。
“陳氏七賢、漢家雙壁。”
其中,陳氏七賢指的是陳瑞、陳煜、陳易、陳翊、陳定、陳慶、陳啟,輩分錯落有致,有老有小。
而漢家雙壁指的則是“陳定”“衛青”。
不過......很快的,漢家雙壁的說法就逐漸的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則是另外一個說法。
即:漢家三雄。
因為一個十分普通、卻又十分不普通的人物的出現。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