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年紀越大,陳熙越能夠發現,事實上整個大漢朝最重要的....便是“文帝”這個所謂的承上啟下的時期了。
在這個時期明面上看似沒有發生什么大事,但實則波瀾不斷。
朝中的功臣集團是在哪個階段沒落的?文帝時期。
地方的諸多藩王是在哪個階段開始被一步步削弱的?文帝時期。
天下是在哪個階段逐漸恢復生機的?文帝時期。
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時期!
文帝以他的“仁德”為表面,進行了暗中的行動,將功臣集團也好、藩王也好,一步步的在暗中削弱。
更何況....這個時期也的確是陳氏的關鍵時期。
陳氏如今失去了“官渡侯”這個明面上的支柱,必須是迅速的涌現出第二位“支柱”,才能夠將整個氏族撐起來,而且在陳喜離世之后,這個家族想要繼續真正的延續,就必須是盡快站穩腳跟,無論是在家風還是方才所說的政治意義上。
這也是為何陳熙會降臨在這個時期的緣故。
許多盛極一時的家族,便是在第二代、第三代的時候沒有銜接好,直接跌落谷底,埋下隱患的。
聽著陳熙的話語,陳云略帶著些許感慨的說道:“我兒心性果決,當真是有你曾大父之風啊!昔年我曾在你曾大父膝下將養過一段時間,他的性子便是如此果斷又聰慧。”
陳云摸了摸陳熙的頭顱,臉上帶著些許的夸耀:“不求你像是你曾大父一樣厲害,只要有他十之三四,或許我陳氏便真的能夠立下千年世家的根基了。”
聽著陳云的話,陳熙下意識的摸了摸自已的鼻子。
何止是有“陳喜遺風”啊,他這個內核根本就是一樣的好嗎?
.........
文帝三年冬,這一年的第一場大雪緩緩的落下,而陳云在處置了陳安以及陳氏中一些其他蛀蟲之后,終于踏出了前往京都的腳步。
在他離開之后,官渡城中的許多百姓都紛紛出現,站在那大雪之中,望著陳云馬車離去的方向,深深的叩首。
他們自然是聽說了陳云的舉動,也從心中明白陳云所做的事情是為了他們這些卑賤之人。
“陳侯之舉,我等如何為報呢?”
黔首們跪伏在那里,默默的流淌著淚水。
他們其中一部分人暗自發誓,要在回去之后為陳云立下“長生牌位”。
這是封建時期黔首對權貴們最真摯的祝福了。
........
長安城官渡侯府
陳云看著面前的奏疏,這是丞相署在他回來了之后即刻送來的急報。
他淡淡的瞇著眼睛。
“陛下這是....有意削藩?”
ps:第二更。今天出去吃了個飯晚了點,不好意思。明天一定準時。
_l